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村社风采
涟水村容整洁扮靓田园风光
时间:2011-12-31 10:45:09来源:作者:王敏生
     初冬时节,在涟水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处处涌动着如火如荼的建设热潮:朱码镇韩陈村等农村规划点工地上热火朝天,高沟等乡镇村庄环境整治现场热气腾腾,红窑镇调动机械把涟西一干五支渠疏浚一新……
    几年来,涟水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和生态优先战略,围绕“做美县乡村、扮靓新涟水”总体要求,大力加强村庄环境整治,新农村建设由散乱慢变为苏北先进。在11月初召开的全省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动员会上,涟水县作为唯一县级单位在大会上作交流发言。
    建设和谐新农村
    在新农村建设中,涟水县以城乡规划全覆盖为龙头,坚持“把一个县当作一个景区来规划,把一个村当作一个景点来改造,把一户农家当作一个小品来设计”,努力提高规划和建设档次。据介绍,全县共完成339个“三类村庄”规划、853个平面布局规划,全县8140个自然村庄被规划为598个农民集中居住点,实现了村庄规划全覆盖。
    在编制村庄整治规划的同时,涟水以配套建设农村交通、文体、环境卫生等公共设施为重点,以治理农村“脏、乱、差”为关键环节,逐步改进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共完成全县112个村庄整治工作,启动了105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已有6000多户农民入住。
    如今,全县农村群众的小康梦想逐步走向现实。有关部门的一组数据展示了这几年该县新农村建设的成就:投入6.18亿元推进新农村建设,铺设道路930公里,下水道167公里,新增绿地面积35.6万平方米。98%的行政村通上自来水,90%的行政村拥有健身场地,城乡道路灰黑路面通达率达100%。
    打造生态文明村
    居家养老服务站里,老人悠然自得地下着象棋;村支部大门前的健身广场上,不少村民正忙着锻炼身体;在紧挨着中心村的民营创业园中,许多年轻人在家门口上班……这是南集镇范荡村呈现的新气象。如今,就是在涟水偏僻的乡村,生态文明的味儿也越来越浓。
    涟水以实施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三清”工程为抓手,着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彰显“平原水乡、生态家园”特色,让田园风光、水乡风韵得到充分展现。
    据统计,该县近几年共建设生态家园富民工程4.6万户,新建秸秆沼气池820处,沼气普及率达21.9%;建成乡镇压缩式生活垃圾中转站12座,配备保洁车辆580辆,运输车378辆,设立垃圾收集点1236多个;疏浚农村河道112条,整治村庄河塘1916个(条),完成土方3500万方;全县病虫草害统防统治97.8万公顷,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98万亩,总节本增效超4000万元;新增无公害粮油产地2.5万亩,无公害蔬菜产地6.1万亩,获三品认证标志60个,全县标志论证农产品卫生质量指标合格率达100%。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碧水蓝天”,涟水还大力实施村庄绿化工程。成片造林5.2万亩,新建及完善农田林网9.6万亩,建设35个省级绿化示范村、4个市级绿化示范集镇,森林覆盖率达26.91%。同时,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开发区污水处理厂、薛行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投入正常运行,涟城镇、朱码镇污水处理设施已通过国家级生态乡镇初步验收,高沟镇、红窑镇污水处理设施正在加紧建设。
    创建康居示范村
    “到2015年,全县要建成10个省级‘康居示范村’、30个市级‘康居示范村’,带动536个规划布点村庄达到康居乡村标准。”
    这是涟水县村庄环境整治五年行动计划中的一项重要指标。该县围绕“建成生态县,全面达小康”总体目标,以“六整治、六提升”为主要内容,全面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加快改善村庄设施条件,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村庄净化、绿化、美化和道路硬化,努力建成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乡村面貌。
    在具体工作中,涟水坚持重点突破,把城镇主要出入口、高速公路及省道两侧村庄作为整治重点,在全市率先启动宁连高速、一级公路等县域主要干道两侧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共搬迁村庄75个,新增绿化面积达200万平方米,栽植乔灌木10万株,全县主干道两侧村庄面貌明显改观,规划布点村庄均按星级“康居乡村”标准建设,农民居住环境显著改善。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