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村社风采
在灵宝市苏村乡蹲点3年 女硕士与菜农结下番茄缘
时间:2011-12-31 10:45:20来源:作者:王敏生
 

    

开朗的女硕士穆瑞霞

    新华网河南频道10月25日讯  大河网-大河报报道:种了大半辈子露地蔬菜的苏村乡卫家磨等村的村民,这两年却因为种植大棚番茄,与河南农业大学专攻蔬菜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穆瑞霞结下深深的缘分。如今,一旦发现蔬菜管理中出现新情况或新问题,他们就会像使唤自己女儿一样直截了当叫小穆帮忙。小穆呢,也会像对待自家人一样,立即前去解决问题。

    女硕士被老总派往山村

    “他们的信任和依赖性很强,甚至已经影响到他们种菜的主动性了。我在考虑,下一步不能再像保姆一样服务村民,不能让他们养成太依赖的习惯,得引导他们早日学会独立,养成主动地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10月19日,记者在灵宝市苏村乡淹里沟村了解当地农民种大棚蔬菜的情况时,在苏村乡已蹲点3年的穆瑞霞笑着告诉记者。

    2008年5月,刚从河南农业大学读研毕业的穆瑞霞,就被河南思瑞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一位老总送到苏村乡卫家磨村的一道山梁上,要求她帮助当地村民试种大棚番茄,探索番茄怎样才能在昼夜温差大的高海拔山区顺利越过夏季,获得大面积丰收,以优良品质供应港澳京沪穗等地麦当劳、肯德基快餐店的消费需求。当时,卫家磨村的番茄刚栽上,小穆便一头扎进田间地头,同村民过起“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农村生活。

    在小山沟,她“曾经委屈地哭过”

    灵宝方言难懂,这在豫西地区都很有名。经过起初一段时间的苦恼,小穆很快便在与村民打交道的过程中,渐渐渡过了方言的难关。现在,她不但能听懂灵宝人说话,偶尔还能说两句地道的灵宝话,逗得大家直乐。

    然后是生活难题。她下地回来,不能总到热情的农民家蹭饭,就到附近一家小饭店吃饭。时间长了,饭店老板干脆给她记账结算。

    夜深人静时,年轻的小穆感到十分寂寞和孤单。“我刚读研毕业,就从郑州市被派到这里的小山沟,也曾经委屈地哭过呀!”小穆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

    她现在住的窑洞壁上有雨水洇渍,洞内很潮,因此她把床上的被褥一大早就卷成了筒状,避免大面积潮湿。她笑着告诉记者:“这窑洞夏季很凉,我盖着被子睡了一夏天。”

    一些生活用具散乱地摆放在一张小桌上,没有菜、蛋,也没有米、面,她说:“一个人不想做饭,已经很长时间没做饭了。”她还笑着对记者说:“夏季时,这窑洞里可热闹了,有蚂蚁、小蛤蟆、蛐蛐等,像个动物园。不过,我已经习惯了。”

    稍停,小穆开朗地说:“我学的是蔬菜专业,这是我的工作岗位,就必须坚守在这里。相处时间长了,我感到当地村民很热情、很纯朴,他们对农业科技的渴望很迫切,慢慢地,我的情绪稳定下来,全力投入蔬菜指导和管理工作中,尝到了工作乐趣,也有了一点成就感。”

    年轻的技术专家让村民信服

    在与村民沟通时,多数村民比较信服小穆,能够按照她提出的管理标准施肥、喷药、灌溉等,甚至一些七八十岁的老农,也很虚心地向她求教,严格按她教的方法管理大棚番茄。一年下来,这些农户亩均收入在1万多元,最多的能收入1.6万元。

    而个别凭着多年种露地番茄“经验”种菜的村民,起初对小穆的管理标准不以为然,甚至还撂下一句话:“不信这研究生说的恁神,我偏要挑战她的技术!”然而事实证明,他们种的大棚蔬菜收入要比别人低两三千元,最终服气了。

    谈及3年来的经历,小穆笑着告诉记者,这里管理的大棚番茄是专门供应麦当劳、肯德基快餐店的,要求很高,是欧洲标准。比如单果大小要求为,一级果直径≥70mm,单果重150~200g;二级果直径60~70mm,单果重100~150g,果形圆正才收购;品质要求方面,要新鲜清洁,无污物、无异物、无凋蔫发糠、无冻伤、无腐烂、无病虫害等,畸形果、花脸果以及划痕严重的,都不收。所以,有些嫌麻烦的农民不按标准管理,导致质量和收入参差不齐。

    小穆说,通过3年来的技术指导,加上村民种大棚番茄的收益不断攀升,苏村乡5个行政村群众种植管理番茄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像福地村村民,不但善于学习,而且还爱思考琢磨问题,进步很快,后来居上,今年大棚番茄的收益是5个村中最好的!”小穆高兴地告诉记者。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