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村社风采
淮安市楚州区打造“双强型”农村“领头雁”
时间:2012-01-11 10:32:26来源:作者:王敏生
     淮安市楚州区按照创先争优“加强基层组织”的要求,通过拓宽渠道、拉长链条、创新方式,积极探索村党组织书记选拔任用机制,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引领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农村“领头雁”队伍。
    拓宽渠道,身份来源多样化。结合全区正在开展的“三解三促”主题活动,他们研究制定了《关于村级党组织书记选拔任用的意见》,打破地域、职业、身份等界限,采取“内选、回请、外援”的选人路径,注重从大学生村官、退伍军人、流动党员、大户党员、经济合作社负责人党员中选配村党级组织书记。该区通过信息采集、情感沟通、登门拜访,坚持以德为先,推动党员中优秀同志上岗领职,带着组织嘱托和群众期望,针对后进村人才紧缺,也无人肯做的实际,结合城乡统筹共建,推动76名区直、乡直单位的党员干部到后进村任党组织书记。活动开展以来,该区党员中共有126名同志走上村党组织书记岗位,其中,退伍军人53名,流动党员37名,大学生村官1名。
    拉长链条,培养路径科学化。针对目前村级党组织书记年龄普遍较大的实际,该区不断加大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通过排查摸底,将1500多名政治素质较高、发展潜力较大、个人能力较强的优秀农村青年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按照每村5名后备干部标准,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储备库。该区围绕“把优秀青年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村党组织书记”的目标,定期对入库青年进行培训,在前不久区委组织部举办的“新农村带头人培训班”中,全区共有123名后备干部作为“旁听生”,全程参加了培训。该区通过鼓励创业、领办合作社等实践形式,增强其致富能力;借助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载体,有意识的引导入库干部领岗认职,通过实践锤炼,增强工作能力;针对青年党员思想普遍活跃,接受新事物较快的特点,适时组织村级后备干部到先进发达地区学习参观,在学习外地经验中增长才干。在年初进行的村级党组织换届中,全区共有76名青年党员当上了村级党组织书记。
    创新机制,选拔任用公开化。针对以往村党组织书记自上而下提名产生,导致党员和群众参与度弱化的现状,该区制定出台《楚州区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管理的意见》,采取组织推荐、党员个人自荐、党员群众联名举荐相结合的方式,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共同提名,激发了广大党员的参与热情,给更多符合条件的党员创造平等参与的机会。浦马村马玉堂、螺蛳街村马国斌等10名党性修养较高、工作业绩较好、群众口碑较优的优秀党员全部在“公推直选”竞选连任,并享受副科级待遇。同时,该区摒弃“鲁侯养鸟”思想,立足实际,对问题较多,发展缓慢,人才匮乏,工作长期打不开局面的村,面向乡镇公开选拔村党组织书记,按照“凭能力给位置、以发展论英雄、看业绩用干部”的思路,厉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将思想好、点子多、办法活、干劲足、带富强的优秀党员选拔到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来,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打破了以往选人用人的“天花板”。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