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长安乡前进村有7个合作社,359户,人口1470人,耕地面积1764亩,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6396元。2003年至今前进村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分别培育蔬菜、红提葡萄、农家景点、奶牛养殖、农场种植的特色产业。前进村根据乡党委政府 “蔬菜富民,项目强乡”的发展战略, “一村一品”发展格局,结合本村的实际,从根本上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前进村2006年被列为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2009年被列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两委班子根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确立了“建好五个合作社,走好五条增收路”的发展要求。依托长绿蔬菜、红提葡萄、长安家园、金源奶牛、农场种植5个专业合作社,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努力提高农民收入。率先步入了生产规模化、生活社区化、环境田园化的进程。
一、依托长绿蔬菜专业合作社,走好发展设施蔬菜和高原夏菜的路子;
1.规范管理“七统一”。长绿蔬菜专业合作社采取“产前订合同、产中抓服务、产后搞外销”的全过程跟踪服务方式,8年来共吸收会员850名,会员分布长安乡13个村及甘州区梁家墩镇、小满镇、新墩镇、党村寨等周边乡镇。长绿蔬菜合作社的内部实行“七统一”网络运作体系,即统一购种,统一育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定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引进更新果蔬品种、2011年落实订单蔬菜10000亩,建成和巩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5300亩。
2.经纪人对接市场。通过合作共赢经纪人把农民带入了市场,实现了生产与市场的对接,解决了农民“卖菜难”问题,达到了农业增收共同致富的目的。专业合作社在规模化生产中,积极推广“专业化分工、精细化生产”的运作模式,创新了“会员种菜不卖菜,经纪人卖菜不种菜”的新型合作经营模式。实现了种植户当年建棚(高效日光温室或钢屋架大棚)当年受益的目标。合作社采取跟进市场,占领销售领域的策略,大打市场定位战。
3.无公害基地生产“放心菜”。2005年专业合作社取得了长绿无公害蔬菜认证,无公害蔬菜品牌的打响,为专业合作社的腾飞插上了翅膀,新疆、青海、浙江、武汉等地的蔬菜订单纷至沓来,订单蔬菜给菜农吃上了“定心丸”,无公害的认证又为商家提供了“放心菜”。长绿蔬菜专业合作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 “一户带多户、多户带领全村富”全民创业新思路。
二、依托红提葡萄专业合作社,走好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的路子;
1.延迟栽培新举措。红提葡萄专业合作社坚持“办社为农、利益惠农、服务于农”的宗旨,合作社联合本村温室种植户120多户,实行红提葡萄反季节采摘。分别在日光温室和钢屋架大棚里栽植葡萄,温室上面加盖遮阴网,温室内墙挂反光幕,让露地、大棚、温室形成葡萄成熟期的落差。
2.技术管理上水平。合作社根据葡萄生产技术的要求,制定了严格统一的生产技术管理规程。定期举办技术培训班,采取集中授课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聘请甘农大常永义教授每月给合作社会员授一次课或实地指导一次。市林业局林业工程师姚明霞,乡农技站农艺师王生文经常性实地技术指导。同时将授课资料及葡萄每个时期管理技术编印成册,每户一册,使农户把书本、实践、相互交流、共同学习相结合。跟专家学,从书本学,会员个个变成了“田秀才”,“土专家”。
三、依托长安家园专业合作社,走好发展旅游经济路子;
1. 餐饮休闲的亮点。按照生态家园----农家乐园----经济长廊的发展模式。前进生态家园按照适度超前、严格标准、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餐饮娱乐一条街,经济效益良好。目前,已成为全市“农家乐”餐饮休闲娱乐的一大亮点。
2.解决劳务就地输转。前进村的生态家园是人们休闲、度假、餐饮、娱乐的好去处。专业合作社把32家经营者联系到一起,欧式建筑,小别墅式的农家小院,别具风格的景致,道路宽敞,绿树成荫。合作社设有质监小组,负责食品卫生、安全、餐饮环境绿化、美化、亮化等;治安小组负责社会治安、车辆停放、夜间值班、用水、用电安全维护;公共服务小组负责物业管理、工商、税务、卫生部门的协调。有专人负责生态家园经营方式的调整、工作人员聘用、物业管理等。使农家乐园的负责人没有后顾之忧,合作社对聘用的人员进行餐饮服务培训。专业合作在党支部一班人的领导下,既依托餐饮业发展了村域经济,又解决了剩余劳动力就地输转。五年来共解决剩余劳动就业人数达1150人次,成为了我乡的劳务培训和劳务输转基地。
四、依托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走好发展规模化养殖的路子;
1.高标准建厂。前进奶牛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6年7月,投资1.66亿元,占地面积500亩。该合作社借鉴外地奶牛专业合作社的经验,引进杭州哇哈哈集团先近设备技术,聘请上海专家规划设计并指导建设。分三期建成养殖奶牛5200头、年产鲜奶23660吨规模的养殖、奶产品加工等综合奶牛产业园区。2007年投资800万元完成一期工程,建成职工宿舍、办公楼、草料棚、精饲料加工车间。从外地引进优良品种何斯坦奶牛800多头。2011年日产奶量27吨,伊利集团以4元/斤收购,并签定长期供货合同,建成长期合作关系。
2.“一分四统”的经营模式。合作社合作社本着建设生态环保型、绿色健康型的奶牛养殖小区为目的,按照“一分四统”即所有权分属农户所有,统一规划,统一挤奶、统一售奶、统一服务;“五个转变”即由小规模向适度规模转变,由分散养殖向集中养殖转变,由粗放养殖向集约化养殖转变,由手工挤奶向机械化挤奶转变,由兼业经营向专业化养殖转变。
3.”六个提高”规模化生产。“六个提高”即提高奶牛的产奶量,提高牛奶的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农户饲养奶牛的组织化程度,提高了环境质量的要求组织生产。现已形成“龙头+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园区由多名畜牧技术人员按照科学的饲养方法,分别负责饲草、精料、消毒、疾病诊治、防疫与免疫、配种等一系列的工作,已建设成为生态环保型、绿色健康型的奶牛养殖小区。
4.内务管理是关键。做好内务管理工作是搞好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关键。奶牛专业合作社社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合作社章程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在财务管理方面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并建立责任追究和管理制度,确保各项职能的发挥和执行。财务管理严格做到“一监督、二统一、三到帐”的管理制度。每年合作社的利润按股份分红。由于分配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合作社成员享受到了除生产环节收入之外的第二次收入,极大的调动了农户入社的积极性,同时括宽了农民的增收途径。
五、依托农场种植专业合作社,走好土地集约化经营的路子;
2010年新建农场种植专业合作社,联系承包荒地的农户达成28户,合作社共流转土地2200亩。合作社先与荒地承包人签订土地入股合同。实行大规模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
2011年农场专业合作社协调土地整理项目一个,争取土地整理项目资金30万元,新开垦荒地1400,投资新打机井一眼,购置变压器一台,新建机井配套设施。修建农毛渠5.2公里,配套滴灌3.4公里,建成基本的水利灌溉设施。
同时,为深入实施“先锋工程”,切实发挥党组织对合作社的指导、监管作用,通过“产业政策共同学习、实用技术共同探讨、支柱产业共同带动”并通过党支部指导合作社、合作社带动农民,把党的基层组织优势和合作社经营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放大党组织和党员在产业链上的富民效应,走出了一条“围绕经济抓党建”的新路子,有效发挥了党组织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使党支部真正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前沿的坚固阵地,逐步形成党群共富的局面。
2011年7月,前进村党总支分别被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前进党总支围绕“四有五好”目标开拓新思维,探索新途径,促进新发展,不断把农地合作社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富民强村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村党支部通过整合资源、统一种植、统一管理,力争在发展村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上下功夫。为了进一步发挥党组织对合作社的指导监管作用,村党支部在具备条件的合作社建立了党支部。建立了党支部协助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新模式。前进村五个专业合作社在乡经管站的指导下,村党总支引导下,逐步形成党群共富的良好局面。真正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者:张冬梅)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