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廊坊3月6日电 今天上午,记者一行来到省级绿色蔬菜示范基地——廊坊落垡镇邢官营村,见到村党支部书记兼合作社理事长刘炳松,正赶上安次农业局钟少宁站长给群众讲解春季蔬菜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村党支部书记刘炳松说:目前,全村已有300多个大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户均蔬菜大棚近3个,蔬菜品种主要以冬季芹菜、夏季西红柿为主。鉴于百姓单户生产风险较大,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低,市场竞争能力差等不利因素,该村于2010年7月12日成立了农业合作社,注册资金310万元,拥有成员119户,村民全部入社。
走进蔬菜大棚,只见安次农业局钟少宁站长正给群众讲解春季蔬菜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二十几个种植能手,津津有味地听着。不时有种植能手提一些有关病虫害防治的问题,钟老师对当前春季灰霉病和叶霉病的防治知识,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正值秧苗开花时节,一棵棵西红柿长势喜人,这些村民们个个掩饰不住丰收在望的喜悦。据钟老师讲,他们种植的西红柿是荷兰的普罗旺斯,这个品种抗病强、产量高、果肉多、耐储存。
邢官营村与“绿色”结缘已久,更是与“设施农业”密不可分,在人们印象中,这个靠发展绿色产业富裕起来的新农村总是充满生机与活力。去年,安次区以位列省级蔬菜产业示范县为契机,按照规模化种植、集中连片、生产技术成熟标准,确定了10个蔬菜生产专业村作为省级蔬菜产业示范村给予重点支持,邢官营村榜上有名。用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刘炳松的话说:“这是邢官营村实现跨越发展的难得机遇,全村上下攥成一个拳头大干一场,一定能闯出一片新天地,我们的致富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邢官营村被确定为省级蔬菜产业示范村,无公害设施芹菜产业可谓“立了头功”。路两侧成排的芹菜大棚整齐划一,结满小水珠的棚膜内隐隐透出片片新绿,让人看了倍感惬意。
一辆货车正停在棚边装运成捆的芹菜,车主张军来自北京,他一面装车一面说:“我是邢官营的老客户了,这里的芹菜成色好,产量大,在北京很受欢迎。这一棚2万多斤芹菜,能装两车。”
俯身进入大棚,一股伴着泥土芳香的温暖湿气扑面而来,满眼芹菜的绿色中,农民们有的收割,有的打捆,有的搬运,正干得火热。“棚主”刘志俊笑着说:“我家的3个大棚成了‘摇钱树’,家里日子越过越红火。现在,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建了蔬菜标准园,可以实现统购统销,大伙都愿意入社,我们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如今,紧挨着原有棚区,矗立起一个崭新的标志门,“邢官营标准园”几个大字赫然嵌在顶部。穿过大门,就是规划建设的蔬菜标准园了。该村注册成立了园农丰蔬菜专业合作社,经营的标准园建设72座高标准蔬菜大棚,进一步推广先进品种及农业技术,真正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合作社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宗旨,一头连市场,一头连农民,成为农民利益保障的“代言人”。
提起村里的园农丰蔬菜专业合作社,刘炳松打开了话匣子:“受现在大形势的启发,我们合作社对蔬菜标准园实行统一筹资、统一构建、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的模式,最主要的是想让群众少担些风险。都是乡里乡亲的,要富一起富。”也正是因为成立合作社这种纯粹、实在的初衷,村民们入社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
“加入合作社,只需精心侍弄好自家的菜苗就行了,其他一切都由合作社操心,轻松自在多了。”见到记者,在棚边忙活的村民刘玉红兴奋地说。
“是啊,就拿高标准大棚来说,钢架结构,又高又结实,里面微滴灌等先进设备一应俱全,一个棚下来要7万多,个人家里很难经营得起。加入合作社就不一样了,高标准大棚种上了,品种、技术都不用自己张罗,得了利润还有分红,怎么想怎么划算。”村民高原兰接过话茬说。
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感慨着合作社带来的实惠,畅想着未来的美好生活。他们的欣喜与感慨来源于园农丰蔬菜专业合作社实实在在的行动。
作为设施农业专业村,邢官营的蔬菜种植经验十分丰富,要想进一步开拓市场、提高效益,就要引进并全面推广适合的新品种。在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合作社请来专家分析当地土质,研究市场行情,最终选定普罗旺斯西红柿、“芭莱姆”高产牛角椒等为重点推广品种。
如今,合作社已经成功培育普罗旺斯西红柿苗20余万株,另外规划了5个大棚作为“芭莱姆”高产牛角椒示范棚。由于基本是“零风险”种植,村民们种植新品种热情很高。“我家原来种了6个棚,这回在标准园里又申请了2个棚。有专家的论证,有村里的支持,还有合作社的保障,我们成员还有什么可顾虑呢,一门心思把蔬菜管好就行哩。”村民邢润涛乐呵呵地说。
为了提高综合实力,合作社与德国国际机构合作,邀请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以及农业部门专家定期为工作人员和成员培训。到了关键生产环节,技术人员广泛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此外,合作社还建立了自己的蔬菜检测系统,经检测合格后的蔬菜可以“免检”进入超市。目前,村里的茄子、辣椒、西红柿、芹菜、黄瓜都已经通过了“绿色认证”,优质无公害蔬菜已经与北京、天津大超市实现对接,真正实现了村街发展,农民享福。 (刘振山 刘学民 庞博)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