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不出一分力,便可以坐收谷子。为破解当前我市农村“谁来种粮”的困境,今年永川区盛华农机股份合作社探索出土地入股、保底分红的“一条龙”粮油生产模式,农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全程代耕代种,到收获季节,农民可“坐享其成”。
正值大春插秧时节,4月13日上午,记者来到永川区来苏镇伍家坝村。公路两边的稻田里,一片繁忙的插秧景象,村民们推着轰隆作响的插秧机来回穿梭。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这些在稻田中忙碌的村民是从别村临时雇来的代耕工人。
“我们这里户均才一亩多地,村里半数劳力都外出打工了,以前很多地都撂荒。大家都觉得种粮没搞头,很多人不愿意种粮了。”今年已70岁的当地村民伍荣发对记者说。
据介绍,今年初,永川在传统土地租赁、倒包流转方式培育种粮大户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并尝试了“土地股份合作模式”,即农户以土地入股,合作社代农户种植,待收获时节,双方按入股田块实际产出稻谷量各分50%。
“种子、肥料、农药都不用我买,育苗、插秧、收割也不用管。这些全由合作社搞定,我觉得很划算。”伍荣发说,如果自己种,除开农资、劳力等成本,一年种水稻只有30%的利润,现在不出一分力,就可以净收50%的利润。
合作社以资金、农资、农机具、生产技术入股,采取统一品种、农资、育秧、机耕、机插、收割、病虫害防治的方式全程代理农户种植。如果亩产不到800斤,由合作社按400斤/亩的保底价进行补偿。
截至目前,该合作社已在来苏、朱沱、何埂等镇合作入股土地1000余亩,涉及308户农户。
“从合作社的运行来讲,帮助农民代耕代种利润微薄。”盛华农机股份合作社理事长周元贵介绍说,如果按照亩产稻谷1000斤来计算,合作社收入500斤。而合作社每亩需要付出的劳务费用就达到480元左右,再除去农资成本,利润所剩无几。
“盈利自有方法。”周元贵说,合作社与农民签订土地入股合同,双方各占50%股份,这样合作社就可以取得土地经营权。在大春季节,合作社与农民合作种粮;小春季节及秋冬农闲时,土地由合作社自主安排,自负盈亏,开发冬闲田种植蔬菜、秋洋芋、油菜等高效经济作物。最终实现农业增效、农户增收、合作社盈利的“多赢”局面。(记者 刘蓟奕)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