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孙吴县沿江满达乡桦林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组建于2006年,现有固定资产2135万元,385户社员,党员3名。几年来,在党组织引领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下,合作社紧紧抓住国家和省扶持发展农机现代化的政策机遇,以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规模化经营为目标,不断发展壮大,走出了一条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有力的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创业增收。农机合作社先后被评为“黑龙江省农民百强合作社、市级合作社先进集体”。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理事长吴德显获得了国务院授予的“全国种粮售粮大户”、“CCTV2011年度三农人物”等荣誉称号。
党旗引领方向——走上农机合作创业之路。2006年以前,沿江满达乡大桦林子村各家各户土地均为分散种植,农机具机型较小,土地产量和农民收入较低,严重地阻碍了现代化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步伐。面对困难,乡党委和村党支部审时度势,不等不靠,将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与村实际紧密结合,积极探索农村经济发展新路子。经过认真研究,决定把实行土地集约经营和开展农机合作,作为大桦林子村发展主方向。一是瞄准现代农业目标,走上创业之路。村党支部紧紧抓住国家和省惠农政策契机,以建立现代化农业为目标,积极与县农委、农机局、农业开发办等相关单位部门沟通协调,支持有强烈致富愿望的农户共同组建起桦林现代农机合作社。村党支部严格按照《专业合作社法》完善社内章程,帮助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监事会,保证了合作社高标准、规范化运行。为切实解决好村民怕担风险,入社积极性不高问题,村党支部组织党员深入到全村各农户家中,通过对比算账等形式,使广大农民切身体会到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好处,引导农民自愿入社。村里的农民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携地入社并积极动员亲属和其他农民群众携地入社。二是创造优良发展环境,走上创业之路。合作社成立之初,经村“两委”班子研究,以最低的价格把村里的场院租给了合作社。2010年,经乡党委和村党支部积极帮助争取,在省、市、县农机管理部门大力支持下,利用银行贷款,把合作社组建成为了1000万元大型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扩大了农机合作社规模。为帮助农机合作社实现土地连片种植,充分利用县委特色农业优惠政策,为参加特色连片种植的农户每公顷补贴300元。在合作社实施旱田改水田种植水稻过程中,乡党委通过与县开发办和水务局协调,以大桦林子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契机,免费为合作社提供机械挖掘水稻育秧大棚,提供39万元为合作社建水稻育秧大棚30个。三是铸造坚强战斗堡垒,走上创业之路。乡党委和村党支部把培养致富带头人入党,壮大合作社党的力量牢牢抓在手上,不断加大发展党员力度。条件成熟后,乡党委及时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建立了现代桦林农机合作社党支部。合作社党支部紧跟国家和省市县关于加强现代农机合作新政策、新形势,制定了《桦林现代农机合作社五年发展规划》,为科学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合作社党员积极组织入社农民群众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政策和现代农业实用技术,通过开展创先争优、“三创”等创建“五星级”党员责任区等活动,积极谏言献策,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为合作社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科学规模经营——走上加快发展壮大之路。几年来,桦林农机合作社在党组织的引领下,以大马力现代农机为依托,采取提高作业质量、降低作业收费、示范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的办法,积极稳妥推进土地科学规模经营,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不断走上了发展壮大之路。一是采取土地入股,经济效益最大化。通过党员示范引导、联合发展的方式,实现了整村推进耕地规模经营。2011年,大桦林子村、胜利屯村412户农民的5万亩耕地,按每亩耕地200元折价入股农机合作社。其中,种植玉米0.6万亩、大豆3.4万亩、小麦1万亩。合作社为社员签发股权证书,采取“统一耕种、民主测产、以产计值、年终兑现、一入五年”的方法,开展耕地连片标准化规模经营。在年底农户按入股每亩土地获得保底分红200元的基础上,再根据入股土地收益情况,扣除各项生产成本,剩下纯利润农民按股份与合作社6:4再分红。2011年末入股土地生产粮食1.2万余吨,入股每公顷耕地总分红利5160元,其中每亩耕地年末再分红144元,实现了入股农户和合作社效益最大化。二是采取租赁代耕,土地流转规模化。按照乡村党组织的建议,合作社采取与农户签订土地租赁流转合同,租赁费每亩400元,国家粮补等多项惠农政策性补贴仍归农户所有的方式,扩大耕地规模经营。去年合作社租赁农民土地1.9万亩,实现粮食总产3800吨,仅此一项纯收入达240余万元。同时,合作社以低于市场农机作业价格5%的方式,全力开展周边区域耕地代耕、代种和代收农机作业,2011年实现农机三代面积4.4万亩。三是实施订单生产,农业种植特色化。合作社与农民签订玉米、白瓜籽种植和回收合同,实行技术、供肥、供种、机耕、收购五统一经营,农户自主管理,不断调优农业种植结构,加快土地流转进程。2011年,合作社共完成2.8万亩耕地订单规模经营,特色农业抵御自然灾害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合作社通过土地多种流转方式,使农民承包地以资本的形式进入到农业产业化体系,参与合作社土地规模经营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2万元以上,比土地流转前增长两倍。四是全面发展,合作经营多样化。乡村党组织与合作社党支部共同研究,帮助合作社进一步明确了采取以粮食生产为主,种养加等多业并举,不断延长产业链的多种经营化思路,增强了活力。合作社共投资200余万元,购进170头西门塔尔优质肉牛,陆续购入其它架子牛和可繁母牛,建成760平方米标准化牛舍,以及玉米秸秆、紫花苜蓿青储窖等附属设施,一次可完成拴养育肥肉牛100头。去年末,已出栏肉牛290余头、纯养殖效益近30万元。今年,合作社还将采取架子牛育肥前定价不付本金、育肥增值纯利润与养牛户“五·五”分成、上马玉米制酒项目和酒糟育肥肉牛相结合的办法,扩大肉牛育肥产业,不断实现合作社农业产业化经营提档升级。合作社还积极开展水稻种植,去年试种的两公顷水稻喜获丰收,每亩产水稻560公斤。目前,100公顷水稻的旱改水已经建完,30栋育秧棚现已完成覆膜,真正实现了合作社多种经营发展。
示范引导带动——走上共同增收致富之路。合作社在不断加快科学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帮助和带动全乡及周边区域广大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共同走上了一条致富增收路。一是集约经营,带领入社农民共走增收致富路。合作社对土地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管理,使农民的承包地以资本的形式进入到农业产业化体系,不仅降低了农民的种植风险,解放了劳动力,还将农户与合作社的效益最大化,保证了转包土地的农民不失权、不失利,让入社的农户得到了实惠,尝到了甜头。几年来,由于合作社依托先进的机械设备和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充分发挥大型机具的作用,作业质量好、效率高,许多农民纷纷加入合作社,把自己家的土地交给合作社管理。目前,大桦林子村3万亩耕地中80%以上都由农机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为红色边疆农场代耕耕地2万亩,代耕周边村屯耕地2.4万亩。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农民群众,积极寻找增收致富的新途径,通过从事运输、经商、养殖、劳务等二、三产业,仅2011年收入就增加了180万元。二是示范引导,带动周边农民共走增收致富路。农机合作社取得巨大成功,为农民群众开辟了建设现代农业和致富增收的新路子。全乡和周边区域的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创业增收致富热情被充分激发起来,纷纷以桦林现代农机合作社为榜样,立足本地实际,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产业联合,掀起了建设现代化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高潮。沿江乡党委和各村党组织以及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因势利导,积极为各种农村产业合作社成立和运营当好参谋,开展服务,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方面大力支持,帮助农民群众组建起各种产业合作社。目前,全乡已建成了如哈达彦村潘氏西瓜种植、胜利屯村网箱养鱼、西屯村畜牧养殖、大桦林子村农机专业生产等4大类共计46个农村合作社,全乡农民人均收入2011年实现 7200元,比2010年提高8%,现代化农业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步伐不断加快。三是真情奉献,带领困难群众共走致富路。“一个党员一面旗”。合作社党支部的党员富了不忘众乡亲,时刻不忘记发挥党员作用,带领困难群众一起富。每个人都分别与村里3户贫困农户结成帮扶对子。每年春节等传统节日来临时,为他们送去慰问金和粮油等生活必需品,帮助渡过生活难关。在农业生产特别是备春耕和秋收时,合作社党员们更是不顾自己收益会减少,经常深入到贫困户家中和田间地头,为他们生产出谋划策,并充分发挥资金、技术、农机等方面优势,帮助解决存在的籽种、化肥、资金等实际困难,为贫困户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几年来,合作社党员带领社内职工,共为贫困户捐助生产生活款物价值5.8万元,免收代耕费4.5万元,帮助协调贷款累计21.5万元,保证了贫困户都能按时种上地,秋天及时将粮食颗粒归仓。带领贫困农户共同走上了致富增收路。(常晓景 齐会滨)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