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晋城市委、市政府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重点,继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富民的工作力度,农村经济实现稳定发展,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1.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3%。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再获丰收;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肉蛋产量稳中有增;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一、政策惠农,农村经济稳定
(一)粮食、蔬菜、水果生产再获丰收
1、惠农政策力度加大激励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2012年晋城市各地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粮食安全生产为基础,带动农业各业增产。通过加大对农民种粮、购买农机具等方面的补贴范围、补贴标准,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通过调整产业结构,鼓励补贴发展设施农业的政策,改善农业种植结构;通过规划片区发展,引导农民开展水果、干果等多种经营。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到位调动农民生产主动性的同时,也保障了农业生产的丰收。2012年全市粮食、蔬菜、水果等主要农产品均获得好收成。粮食总产量达97.4万吨,比上年增长5.9%,再创历史新高;蔬菜产量达40.2万吨,比上年增长26.0%;水果产量达6.9万吨,比上年增长6.9%;药材产量达0.6万吨,同比增长10.7%。主要农产品喜获丰收,为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
2、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保证了农产品单产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晋城市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推广力度,适合晋城市生产条件的小麦耐旱品种、优质玉米品种推广面积逐年扩大;小麦一喷三防、玉米地膜覆盖、密植栽培、测土配方等种植管护技术逐年普及;机耕、机播、机收范围从品种到面积逐年扩大;设施农业的鼓励政策和新兴技术的应用;中药材交易平台的搭建等政策措施都对晋城市农产品单产水平的提升、市场率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12年晋城市耐旱小麦新品种推广面积占小麦播种面积的95%以上;玉米优种覆盖率达100%;设施农业数量达到1.3万个,同比增长76.3%;设施蔬菜总产量达9.9万吨,同比增长93.3%;晋城市主要农产品小麦亩产连续四年保持230公斤以上,玉米亩产连续三年保持400公斤以上;2012年蔬菜亩产达4272公斤,增长17.6%,比2007年亩产提高近1000公斤。
3、风调雨顺的气候条件为农业生产丰收提供了保障。晋城市受自然条件局限,以旱地耕作为主,2012年风调雨顺的气候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据气象资料显示,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全市平均降水为754.6mm,较上年同期增加86.1mm。农业生产的各个关键环节,不但雨量适宜,为土壤保持了良好的墒情,而且光照充足,为农作物生产提供了保证,同时适宜的气候减少了病虫害发生,保证了农产品的丰产丰收。
4、主要农产品价格稳定,保障了农民的种植效益。2012年,粮食价格一直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价格调查资料显示,今年以来晋城市主产品小麦、玉米平均收购价每公斤保持2.1元和2.0元左右,与上年基本持平。产量增加,价格稳定,提高了农民生产的收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热情。
(二)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肉蛋产量稳中有增
2012年晋城市继续实施扶持畜牧业规模发展政策,市县两级财政补贴资金达 3000多万元。全市畜牧业生产在稳定养殖规模、提升养殖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引进肉鸡生产加工一体化项目,延伸畜牧业加工产业,提升了畜牧业养殖收益。存栏稳定增长。2012年末全市猪、羊、家禽存栏分别为92.2万头、50.2万只和641.8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2.4%、1.9%和10.6%。2012年末全市生猪存栏1000头以上的村达为225个、羊存栏1000只以上村达到172个、家禽存栏10000只以上的村达到228个,并且随着大象肉鸡项目的正常投产,晋城市家禽生产的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出栏增长快,畜产品价格稳,畜牧业生产收益好。2012年全市生猪、羊、家禽出栏分别为156.4万头、31.4万只和374.7万只,分别比去年增长8.3%、2.6%和10.6%;生猪收购价每斤全年均保持在6.9-8.7元之间,受季节消费影响,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走势;羊的收购价在每斤12元左右;鸡蛋批发价前半年在3元以上,后半年保持在4元以上。初步核算,全市畜牧业增加值达18.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2%。农民人均经营畜牧业纯收入达到474元,比上年增长13.0%。肉、蛋产量稳中有增。2012全市猪、牛、羊、禽肉产量为13.1万吨,比上年增长16%;禽蛋产量6.9万吨,比上年增长6.6%。
(三)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2012年农民就业环境继续优化,劳动报酬持续提高,农民收入和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8037元,同比增加994元,增长14.1%。其中:工资性收入实现持续增长。2012年全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4681元,比上年增加674元,增长16.8%,与2011年相比增速回落了9.0个百分点。家庭经营收入保持稳定增加。人均家庭经营收入为2485元,比上年增加228元,增长10.1%,快于上年9.6个百分点。财产性收入基本稳定。人均财产性收入为130元,与上年持平。转移性收入增幅加大。人均转移性收入741元,比上年增加92元,增长14.2%。生活消费支出增加,农民生活水平提高。2012年,晋城市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044元,比上年增加755元,增长14.3%,高出农民收入增长水平0.2个百分点。其中衣着、居住、居住服务以及家庭设备用品支出增长较大,分别为17.3%、56.7%、61.8%和41.5%;而受晋城市普通高中全免费等教育惠民政策、以及新农合报销比例增加等惠农政策影响,教育服务、医保服务支出减少,分别比去年减少6.6%和18.3%。必要服务支出减少,享受服务支出增加,农民生活水平提升。
二、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农民收入增长的建议
2013年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确立的一争三快两率先的工作指导思想不仅为全市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切中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是农民的工作重心。晋城市受农村土地、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局限,农业经济总量的发展受到限制,农民经营农业收入的增长难度逐年加大,提升农业经济水平,确保农民收入逐年较快增加,确保两率先中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工作重心放到农村。一要继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通过制定生猪、家禽、设施农业、蚕桑、绿化苗木、中药材、干果经济林、食用菌等区域特色明显的生产规划,引导农民进行合理的土地流转,集中资金走规模经营、合作经营的道路,提高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确保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二要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农民收入水平。随着农业生产机械化、规模化经营水平的提高,农村富裕劳动力就业形势依然比较困难。要充分发挥晋城市农民工资性收入占收入主导地位的优势,继续加大晋城市教育惠民的政策力度,让新生代农民有专业技能、生存本领,能够留在城里就业;制定完善城乡居民就业待遇平等的保障体系,鼓励农民进入市区、县城、中心城镇、服务业发展较快的新型农村就业,提高农民就业比率,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制定结合本地实际的农民转移政策,一方面鼓励山区农民向城镇中心区域集中,同时鼓励城镇中心区域周边的农村愿意接受转移出来的农民,通过发放补助、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他们为转移进来的农民提供建房、买房、就业等优惠政策,让山区农民真正愿意出来,住得下去,富得起来,加快全市中心城镇的发展进程,提升全市城乡一体化的水平,从而带动农民增收。(晋城市统计局 冯莉莉)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