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守云亲自指导儿子郭建政利用传统工艺做豆腐
人民网2月4日吕梁市电( 郭利军 通讯员任静 )世上三行苦,撑船打铁磨豆腐。一句俗话道出了磨豆腐这门手艺的艰辛。2月1日,记者在三晋闻名的豆腐村孝义市梧桐镇南曹村的一间豆腐作坊看到,荣获吕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南曹村豆腐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传承人郭守云正在指导儿子郭建政在一台石磨上娴熟地推转着。
好磨吗?看出记者兴致,郭守云停下手中的石磨,让记者上前试一试。这一试不要紧,着实让记者汗颜,明明奋力推转,石磨却纹丝不动。推磨有诀窍,脚要定住不动光上身移动,用力也要恰到好处,手工磨豆腐讲究的是用力均衡,这样磨制出来的豆浆才够细腻,没有太多的豆渣,产量也相应提高。说着便又上前示范,果然,内行人一上阵,石磨就转得欢,只见一颗颗浸泡好的黄豆,钻进石磨的小洞里,随着郭守云的用力推转,雪白的豆浆汁变随着转动的石磨源源不断地从缝中溢出,流到石磨的凹槽中,然后豆浆液顺着凹槽的端口直接流到地面承接的桶子中。
郭守云告诉记者,豆腐村的来历可追溯到唐宋时期,因其生产的豆腐洁白如雪,柔嫩细腻,味香醇美,营养丰富而享誉三晋1000多年,2010年9月25日,南曹村的豆腐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还被列入了吕梁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如今这一独特的豆腐制作工艺也随着一代代人精心实践、改进,作为一门绝技流传了下来。
手工技艺要传承,豆腐产业也要做大做强。2007年,郭守云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公司,并注册了九州香商标,投资1000余万元从上海引进了全国一流的生产设备,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将豆腐产业逐渐做大做强。
记者在豆腐标准化生产车间看到,从泡豆、滤浆、点卤、成型,都采用现代化生产流程作业。郭建政告诉记者,最原始的制作方法,如今只有在刚才展示传统手工艺的豆腐博物馆看得到了。如今现代化流程装备年可生产豆腐、香干、豆腐皮、素鸡等产品3000余吨,销售收入达1500万元,可带动本村100余人就业,同时带动周边农民种大豆和畜牧养殖业蓬勃发展,延长了种、养、加产业链条,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