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村社风采
扶持合作 联利联心 做农民增收致富的好帮手 :易县南城司乡供销合作社
时间:2013-03-08 00:00:00来源:中国农副产品供销网作者:柯静

扶持合作 联利联心 做农民增收致富的好帮手 易县南城司乡供销合作社 南城司乡位于易县西北部山区,有21个行政村,1.5万人口,可耕地面积0.75万亩,其中6成以上耕地为坡角次地。南城司乡与涞水、涞源、涿鹿、房山等县、区毗邻,境内及周边有丰富的野生中药材资源和品种繁多的土特产品及畜产品资源。该乡农民多年来靠刨药材、卖山货创收,但由于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所以农民有货卖不出去或卖不了好价钱的情况屡见不鲜。而原南城司供销社有着经营中药材和土特产品的传统,也有一定规模的销售渠道,但苦于缺乏与农民的紧密联系,只能坐等上门,因而没有形成规模经营,社农之间始终停留在初级的一买一卖关系上。 一、建立新型基层社,把农民组织起来 为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县社多次深入到南城司乡进行调研摸底,并针对当地中药材种植业和果品种植业较为发达的实际,确定依托南城司供销社的经营优势,立足山区资源优势,吸纳南城司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林果专业社、易县中药材行业协会及富农养殖厂,建立了新型的南城司供销社,走出了一条助农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2011年9月28日,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县社的具体指导下,南城司供销社召开了第一届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并通过了新的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确保了新型基层社的健康发展和规范运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南城司乡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和农合联分会。 二、发展种植基地,把产业拉动起来 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推行,南城司供销社配合乡党委、政府,引导农民推行果药间作方式,种植林果和药材,既为农民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又消除了农民因耕地减少而导致的抵触情绪,还开辟了新的种植基地。供销社专程从安国市请来技术人员,走村串户,免费传授果药间作技术,同时免费供种1900公斤,并与农民签订保护价收购合同,给农民吃下定心丸。在基层社的辐射带动下,仅本乡就发展了药材种植户156户,种植丹参、柴湖、黄芩等药材850亩,年为农增收达60多万元。还通过内引外联,达成了与承德露露集团的业务合作,畅通了杏仁销售渠道,带动全乡农民种植杏树60余万株。 三、完善服务功能,让农民富裕起来 供销社建立起来了,农民参与进来了,如何打开销售渠道成为供销社向纵深发展的一道难题。当地盛产的红果因销路不畅曾一度滞销,仅8分钱1斤,导致许多农民弃果不收或砍树改种,损失很大。供销社经多方联系,与邯郸一家企业建立了长年供货关系,每年收购红果1000吨,收购价已涨到0.65元,仅此一项为农增收130多万元。南城司乡还有一种白马牙老品种玉米,秸杆高,含糖量高,是上好的饲料,但因玉米价低出售难,挫伤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通过供销社牵头联系,每年敞开收购500余吨,销往内蒙古做籽种,既为农民的老玉米找到了销路,助农增收120多万元,又支持了内蒙古当地政府推行的特色农业发展。目前供销社的年购销额已经达到600万元,购销品种达50多种。 供销社要健康发展,农民得实惠是关键。为此,南城司供销社对社员只象征性收取身份股,对社员实行优先收购、免费培训技术、免费发放技术资料等优惠政策,并以优惠价收购社员产品形式体现分红和二次返利。使一部分入社农民在供销社的业务指导和资金扶持下,发展成了经纪人,办起了收购点,脱了贫,致了富。在这些典型的带动下,供销社有了良好的群众基础,队伍越来越壮大。截止目前,南城司供销社已吸纳农民社员92户。 由于货畅其流,服务到位,使农民既增产又增收,得到了实惠,更加拥戴供销社。而供销社由于货源有保障,经营规模和效益也得到了大幅提升,购销能力和反哺社员的能力不断增强,真正实现了供销社与农民互相依存,互利双赢。南城司供销社以其在为三农服务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和爱戴,也得到了县、乡党委、政府的支持和认可,供销社的形象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