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鹅在水库一呆就是个把月,自然成了村里人茶余饭后的必谈话题。人们三五成群甚至打电话叫来亲朋好友一起到水库一饱眼福,村里小学教师贾华秀还带领四年级的小学生去实地观察白天鹅,把作文课堂搬到了水库。已在外地的村民聂鸠海得知家乡水库飞来白天鹅,专程回家买了100多公斤玉米,沿着水库边一路撒开,为白天鹅提供食物。村民贾艺昌积极与县电视台联系,报道水库飞来的白天鹅。
4年来,每年4月和11月前后这段时间都会有40多只白天鹅来水库栖息,且数量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看来,白天鹅已把水库当成了自己的家。
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 贾晶晶
河津 生活污水毁了村容
在河津老家的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会打扫一新,干净整洁地迎接大年初一亲朋好友的拜年。但今年记者发现,河津市不少村子里,老百姓的庭院是越来越整洁、漂亮,但门前却不敢恭维,这都是生活污水惹的祸。
以前都是土院子,洗脸、洗碗、洗衣服用过的水就往地上一泼,一会儿就渗干了。在网上,不少人说起农村生活,很有共鸣,这也是过去河津市一些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现在,河津市老百姓富起来了,不少人家盖起了新房子,不但硬化美化了庭院,而且房子里还设计了洗手间,安装了下水道。不过,这个下水道和城市里的下水道不太一样:生活污水从下水道流经自家庭院后,一出院墙就变成了地上水。在一些村子里,采光好的路段还只是在路中间形成一条污水带,稍微背阴的路段几乎整个路面都结了冰,冰上还不断有污水流过。
每年过年磕头时,大家穿着新衣服新鞋子,走在路上都不得不从边上小心溜过。节后拜年时,不少亲戚都纷纷说起。
记者经过赵家庄乡一个村子时看到,为了排生活污水,该村一道路旁挖了条宽深约20厘米左右的小沟渠,看来老百姓也在想办法为生活污水找通道。正巧节后看到中央电视台报道说山东整治乡村生活垃圾,政府发工资配保洁员的消息,但愿河津市农村环境也能有所改善。
本报记者 李林霞
祁县 雾霾困扰小城镇
年前,我国中东部厚重的雾霾久久挥之不去,空气质量持续下降。新年第二天,记者到晋中市祁县采访。
街道上弥漫着一股呛人的味道,一些惯于晨练的老人仍在坚持锻炼。空气这么呛,还能锻炼么?家住会善村的村民张广旺表示:习惯了,以前人们都集中在中心广场上锻炼,今年冬天,空气里总是飘着一股烟味,很多一起锻炼的老年人都要到郊外锻炼。
见记者采访,好多老人围了过来,七嘴八舌,纷纷表示,以前的空气还没有这么糟糕,从今年一入冬,空气就不时被雾霾笼罩。
对于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大家有各自的看法。有的表示,听新闻说,是冬季燃煤的原因;有的表示,现在小县城里汽车也增加了很多,机动车尾气也是重要原因;加之过年期间燃放鞭炮产生的污染,使得空气质量更加堪忧。
记者了解到,我省不少小城镇周边或者郊区都有小企业,因监管不足,企业自身缺乏约束机制,空气污染问题也随之而来。一位在硼砂企业工作的工人则告诉记者,环保部门来检查,企业就停产,工人放假,检查一走,又开始开工。这些都导致弥漫在空气中的有害物质难以散去。
本报记者 程国媛
泽州 净了乡村乐了农民
景观树、路灯及垃圾收集设施一应俱全,路两边的农家小院内干净整洁2月12日,记者走进泽州县南村镇南马匠村,仿佛置身晋城市城区某花园式高档小区。
南马匠村村委会主任王五德说:从2009年开始,村里投入60余万元,先后修建了水泥路、栽植了花草树木、安装了新路灯,积极推进改水改厕,并每隔一定距离就建一个垃圾收集池,实现了新村内的硬化、绿化、亮化、美化。
村里环境大改善,家家户户的卫生条件也跟着大变样。村民郭铭霞高兴地邀请记者去她家参观。环视她家厨房,没有昔日煤堆,没有硕大的黑铁锅,没有烟熏火燎的污迹。在她家的两层小楼内,记者发现室内整洁干净,卫生间里还装有冲水式马桶。
在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过程中,如何建立长效机制?南马匠村党支部书记王甲玉说:首先是确定专人定期清理、转运生活垃圾。其次,制定了卫生考核机制,对每户的卫生质量进行考核,对卫生好的家庭给予奖励。第三,定期开展健康卫生宣传教育,提升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
《发展导报》记者 原建猛
天镇 俺们村变了模样
腊月廿九,我和家人从天镇县城回到了久别的贾家屯乡左家屯村,只用了40分钟就到家啦,真快呀!
村里人们有的挂灯笼,有的放鞭炮,到处呈现出一派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村里一条条平展展的水泥路直通各家各户,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跃入我的眼帘:俺们村变了模样!
我是土生土长的左家屯村人,亲眼见证了俺村的变迁,过去交通不便,人们吃水靠人担驴驮,往返需走4里多地。自然条件差,环境污染严重,大街小巷垃圾成堆,猪、羊等牲畜满街跑,粪便到处见,臭气哄哄。各种柴禾到处堆放,村容村貌用三个字概括那就是脏、乱、差。
如今左家屯村再不是过去的旧模样了。放养变成圈养,提高了经济效益,保护了生态环境。过去居住的土窑洞变成了宽敞明亮的大瓦房,购买日用品再不用到外村,本村就有两家农家店超市。村里新建了健身场所、文化室,过去想也不敢想的事如今已变成了现实。村里还有由20多名村民组成的清洁队每天活跃在大街小巷,成为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
大同市天镇县 郭瑞军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