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村社风采
小米变“金米”的产业之路
时间:2013-03-18 21:01:49来源:作者:刘毅
员郭登通

  今年春节期间,“金花寨”小米成为张掖市民馈赠亲友的抢手货,在甘州各商场的销量超过了200吨。

  昔日的杂粮粗食如今成了花寨农民的增收“金米”。

  甘州区花寨乡地处祁连山区,海拔高达2150米,干旱缺水、土地贫瘠、无霜期长,但独特的光热水土条件造就了当地出产的小米的优良品质。

  2008年,花寨乡西阳村村民甄彬在市、区供销社的支持下,建起了花寨小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先后从河北、山西等地引进10多个谷子新品种开展实验种植并获得成功,当年示范种植面积1500多亩。

  以前,花寨乡农民种谷子不仅随便播撒,而且也不懂科学配肥,粗放式的种植模式直接导致效益低下。

  针对这种情况,合作社实行统一提供种子、统一肥料配方、统一收割、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等“十统一”种植管理模式,并邀请专家、教授和农技人员,在谷子不同生长期深入田间地头引导农民科学种植,聘请经验丰富的农村经纪人和专家就谷子收购过程中产品质量检验、产品分级等进行综合培训,全面提高收购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2008年,合作社种植的谷子亩产量由150公斤猛增到400公斤以上,谷子收购价格也提高了,亩均增收1400元。

  为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合作社申报注册了“金花寨”小米商标,投资68万元引进小米“色选仪”,对加工后的小米进行精选,同时开通24小时免费防伪查询电话和短信追踪,确保产品的品质。2010年,“金花寨”小米获得了国家有机食品认证。2011年,花寨小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区被中华供销总社评定为“标准化谷子示范区”。

  “规模化发展并不意味着种植面积的无限扩大,只有保障产品质量,才是赢得市场的关键。”合作社负责人甄彬说,2012年,合作社的谷子种植面积从6万多亩压缩到1.5万亩,从而为产品质量和市场信誉度提供了重要保障。

  “金花寨”小米优良的品质成为开拓市场的“金钥匙”。去年以来,花寨小米种植专业合作社与香港客商达成了500万港币的意向性协议,与海南新海源有机农业开发公司达成了300万元的意向性协议,与上海风之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2280万元的有机小米销售合同。

  如今,花寨小米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员已经由最初的5户发展到现在的1026户,辐射带动周边谷子种植户5000多户。2012年,合作社销售收入2782万元,农民亩均增收达1526元,当地种植业由此走出了一条适宜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子。


【每日甘肃网--主流媒体 甘肃门户】 原文链接:http://gsrb.gansudaily.com.cn/system/2013/03/14/013758438.shtml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