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春耕备耕时节,农民都在四处忙碌着选购化肥、种子等,家住海子乡小沙街村的王华这几天就忙的不亦乐乎,今天记者走基层,看看他的春耕备耕在忙些什么呢?
近日,记者见到王华时,他刚从城里的农资站拉回来一车化肥,走进他家,王华正和几位村民讨论分化肥的事情。上前一问,我们才知道,原来这车化肥是由他带头成立的的佳禾农牧科技专业合作社统一买回来的,今天合作社的几位成员就是来王华家领取化肥。
今年61岁的张四亮是合作社的成员,他告诉我们,他家共有50多亩地,现在都是他和老伴照看,每年过完正月十五就要买化肥、买籽种、除草、耕地等,早做准备就不会耽误了春耕。
合作社负责人王华告诉我们,小沙街村在册人口680人,常住人口仅有300人左右,其中,40岁以下的仅10多人,近年来,由于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到城里打工,留在村里种田的也是一些上了年纪的村民,因为不识字、不懂技术,一些现代化的农机具他们也用不了,光靠体力,可能会耽误了春耕时节。2010年他组织成立了佳禾农牧科技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有成员7名,其中两名是30多岁的年轻人,剩余的都是60岁以上的农民,每年合作社都统一安排购买化肥、种子等农资,到了春耕时,合作社成员互相帮助,年轻人懂技术的可以帮助老人开拖拉机,使用农机具,老人可以帮助年轻人施肥、播撒种子等。这样一来,合作社的成员不仅节省了人力、财力,还可以共同致富。
今年32岁的王龙龙是合作社里最年轻的一位,也是合作社负责人王华的儿子,王龙龙告诉记者,他之前是在外面跑车,虽然赚的不少,但是常年在外,衣食住行,一家子的开销也不是个小数目,今年,他在父亲的带领下,自愿加入了合作社。
一个由农民自发成立的小小专业合作社,却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他们虽然是“田专家”、“土秀才”,但他们通过国家实施的一系列惠民政策,以农业产业化为主线,发挥优势,老少互助,让这个春耕时节的农民在播撒春天希望的同时,也播下了爱心的种子。(郑瑞峰 祁莎莎)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