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农民备耕忙。日前记者深入农村采访,看到了我市农民春耕备耕的可喜变化,捕捉到了他们科技备耕的一些镜头,科技备耕渐成我市农民新时尚。
镜头一:会场交流老师,去年我种了3亩青椒,不管怎么施尿素就是不见好收成,这是怎么回事?那是氮肥施得过多,辣椒喜钾肥,注意多施钾肥和有机肥。老师是农民对来自农业、林业和农技推广单位的农艺师、技术员的称呼。朔城区的一位农技人员告诉记者,不少农民因不懂土质盲目施肥,增加了农业成本,甚至造成肥害。针对这种情况,他们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依据测土配方的结果,帮助农民解决种田遇上的疑难杂症。
由科技人员开处方,农民凭处方购肥购种,成为我市各乡镇农民今年春耕备耕的新事。
镜头二:专家下乡在朔城区农业培训班上,挤满了前来听课的乡亲。两位专家正认真地讲解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深入浅出的讲解、图文并茂的展示,让500多名群众听得入了迷。在讲解农业新知识的同时,专家们还现场解答了大家提出的各类疑难问题,几乎每个人都在这次科技盛宴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佳肴。
据了解,抓住今年春播即将全面展开的时机,我市科技人员积极送科技下乡、传技术入户,指导农民科学耕田。同时,各乡镇也自发开办了各种各样的科技备耕培训班,并给农民发放了数千份的各类技术资料。
镜头三:农民充电有没有关于农产品新品种介绍的书?新华书店的货架前,不断地有前来选购农业科技图书的农民。据书店的负责人说,农业科技类图书的购买者大多是各乡镇的种养户。
除了看书买书,采集市场信息、探寻市场行情也成了今年农民备耕的另一亮点。一些青年农民自购电脑上网,在网上查找农副产品供需信息。滋润乡村民李梅一个月前结婚的嫁妆里就有一台电脑,她说:有了电脑,我们就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来选今年种植的新品种。小李告诉记者,家里没电脑的乡亲经常会去她家借信息,这台电脑已成大伙共同的宝贝了。 记者武耀林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