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村社风采
九三学社市委倾力支持构建绿色生态农业
时间:2013-04-02 08:45:59来源:作者:刘毅

3月14日一早,平定县岔口乡西头岭村65岁的赵千贵老汉兴冲冲地来到了村委会,思谋着和村干部商量买化肥的事情。见到正在村里帮助工作的九三学社市委负责人,他赶紧说:去年我用了你们30袋有机肥,挺好,今年我除了买尿素,准备全部用你们的肥。

西头岭村的干部群众能够在农业种植上和九三学社市委的同志结缘,是因为从2008年开始的九阳科技合作项目。2008年12月,九三学社山西省委与市政府签订了九阳科技合作协议书,九三学社市委积极承办,加快推进,逐渐让10多个乡镇30多个村的乡亲亲身体会了科技种田、技术致富的甜头,感受到了民主党派地方组织积极支持参与地方经济发展进步的拳拳真心。

倾力支持构建绿色生态农业

位于平定县岔口乡东北部的西头岭村的一个特点是地处山头,土层厚,但欠肥沃,不利于农作物生长,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缺水,过去的粮食产量不算高。但去年一年的情况让这里的农民对种田充满了信心。赵千贵老人不怕漏家底,带着兴奋给记者算账:去年种了9亩7分玉米,产量从以前的1万斤出头增加到14800斤;在4亩玉米地里套种了窝瓜,除了自家吃和送人,还单卖了3500元;种了半亩葡萄收了以后卖了7000元。这样,每亩地的收入大大超过了2000元,13岁就开始种地,他还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好收成,心中高兴那是自然的。而这样的增产效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用了九阳科技合作推荐的大田配肥。

这种名为沃丰生物有机肥的新型肥料,是由九三学社省委主委、山西大学副校长刘滇生教授带领山西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的团队研制开发的,可以明显促进作物根系发育,同时显著减少土传病害,改良土壤环境,避免因施用化肥过多造成土壤结板,从而提高耕地肥力,改善农产品品质,实现农业的绿色发展。

在九三学社市委的帮助下,西头岭村村支两委积极鼓励农民科学种田,提高耕地地力,为农户购买了30吨沃丰生物有机肥推广。经过两年的试验示范已经明显见效。玉米的个头大、颗粒饱满,从头到尾每行有近50粒,每圈有近20粒,亩增收达50%;谷子亩产增收16%;土豆地里,农民把刨起来的的土豆切开,顿时白花花的果实笑出了泪花,彻底根除了往年的黄腐斑点,且口感细软绵滑,收获明显好于对照田。

而同样对九阳充满信心的盂县贞祥合作社理事长武贞祥,则对九阳科技合作推广的棵棵壮有机肥赞不绝口。2009年,贞祥合作社参与了九三学社市委组织实施的九阳科技合作示范项目生物有机肥的推广使用,听了九三学社技术人员的两次讲解,尝试使用了这种名为棵棵壮的豆类专用肥,种植了红薯50亩,谷子50亩,小杂粮豆类50亩。对比结果,使用生物有机肥的农户每亩种植成本节省15-20元,农作物的增产增收达到30-40%,黍类增产幅度更高,以谷子为例,对比田产量450-500斤,示范田产量都在700斤以上,200斤谷子售价420元,加工小米出售160斤×3.5元=560元,再加上用肥节约成本20元,每亩为农民尽多增580元。用&lsquo棵棵壮肥料争气,能让农作物增产、农民高兴、政府光彩、社会有益,这多好,武贞祥这样说到。

真诚服务送给农民富裕幸福

在我市山区小康建设的先进村岔口乡理家庄村,提起九三学社的李主席、张姐、小刘等人来,村书记王秀亮和村主任王宝斌等人都如数家珍,说着几年中他们相互交往的故事。比如,九三学社的同志来到村里,帮着村里改良日渐老化的果树,推广旱地果树集雨技术,开发适合本地条件的大棚产品。王宝斌说:咱村里的农民都特别佩服他们,也非常感谢他们。因为他们真正在想咱们农民需要什么,怎样才能帮助农民增收,而且他们开展的这些示范项目确确实实让农民受益了。

九三学社的成员中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多。依托九阳科技合作这个平台,九三学社阳泉市委提出,要以实施农业科技项目为抓手,在我市部分农村建立示范基地,充分发挥九三学社人才、科技力量集中的优势,结合我市农业生产实际,组成不同的工作组,引进推广生物有机肥增施技术及蔬菜、药材种植技术等,为我市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发挥作用,造福农村乡亲。这5年来,九三学社市委从上到下为农民尤其是偏远乡村的百姓服务,个个都能说出个技术上的门道所,手上都能干点田间的活计。早春乍暖还寒的时候,夏天火热的日头下,在盂县西潘乡的玉米地里,在平定甘泉井村蔬菜大棚中,大家经常和农民一起忙碌。遇上具体的资金筹措问题,九三学社市委负责人多次先行垫付上万元费用,保证不误农时、心贴百姓。在帮助理家庄村推广旱地果树集雨技术时,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阳泉市委主委李天祥和他的同事们就多次利用周末休息日,自带pvc水管、塑料薄膜、剪刀、水壶等,驱车赶往村里,向村民传授自己专门去省里学回的技术要领,和村民一起刨坑、量地、铺膜、浇水,共同进行集雨技术试验。秋后的收获证明,通过试验旱地果树集雨技术的苹果较之往年有了明显的差别。果体色泽鲜亮,由以前的50、60果成为现在的70、80果,特别是果肉甘甜、爽口,产量也比去年增加了30%。尤其在覆膜集雨的过程中,膜下的杂草长不出来,大大减轻了果农的劳动量,有效地提高农民经济效益,实现了依靠科学增产、增质、增收。

在九三学社阳泉市委的帮助下,岔口乡东峪井村利用多年果园废弃地种植300余亩药材获得了成功。在与村里乡亲打交道的过程中,九三学社的同志发现,这个村名里就有井字的地方,竟然也是吃水、用水困难。之后,九三学社市委非常重视,专门求得社省委的支持,找来社内地质工程师王振虎带领的近20人组成的技术团队,从早到晚辛勤勘测,调动专业的大型机械为村里探水打井,连中午都顾不上休息,实际打下580多米深后,终于找到了娘子关水系,流量在2030m3/h。目前,打井前期的工程施工预算、可行性报告、水开发设计图纸等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据测算需用资金162万元,已经申报阳泉市水利局争取资金帮助。之后,又协助村里完成了街巷道路硬化和户户通工程,建成了文化娱乐广场,配备了篮球架、健身器材等,挂牌成立了老年活动室,为村民营造了更好的生活环境。针对农村建筑技术上落后的居民,九三学社市委还借助到基层开展科技合作的契机,开展了以节能为目的、解决农村取暖落后局面的新式节能房屋建设的深入调研,并与市政府有关部门合作完成了前期协调工作。

长期合作打造特色品牌工程

近5年来的九阳合作试验示范,不断拓展,九阳科技合作到目前形成一定合作格局、逐步成为民主党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品牌,先后有30余个行政村成为九阳农业科技合作示范项目基地。九三学社市委被九三学社中央授予全国社会服务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今年3月6日一大早,九三学社阳泉市委的几位负责人和市农委的技术人员一同出现在盂县西烟镇南社村的耕地里。在现场,他们手把手给当地的村民讲解着种肥同播的技术要领。种肥同穴机播技术的使用,可以使农民不用再拿着粗笨的旧式农具掘坑弯腰播种,之后也不用顶着太阳间苗,更不用再追肥。现场听了有这么多的好处,南社村的不少村民都很感兴趣,表示今年要试试这个法子。

3月4日,我市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后的第二天,九三学社市委就结合贯彻这次会议精神,集中研究了今年春播之中帮助农民的有关事宜,并商定把当前九阳合作的重点放在帮助农民朋友学习引进种肥同播技术上。如今,许多农村地方的青壮年选择了外出务工,留在家中种地的大多是妇女和老人,同时由于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劳动报酬提高,雇人播种又不太划算,种种原因导致农民种地的积极性普遍不高。这些天里,在盂县南社村、麻地掌村、乌耳庄村等地,九三学社阳泉市委的同志抓住春播前的这段时间,实地考察了土豆、玉米种肥同穴机播布点情况,详细地询问村干部和村民,了解当地劳动力和农作物种植、播种、追肥情况。之后,社市委的几位领导抓住时机,向大家介绍种肥同播技术的好处。这种 种肥同播技术,让种子和肥料同时下地。只要种肥同播机在田里一走,便已完成播种、施肥和铺膜等重要工序。

要真有这样的技术可好了,解决了俺们的大问题了!这技术真有这么好?面对大家的提问,社市委的同志又着重介绍了去年在外地农村考察时的实际情况,并且解释道:我们不大规模宣传,更不强制农民使用,而是要让一小部分人接受,然后以其作为示范,来带动更多的人选择采纳。

之所以采取逐步示范推广的办法,主要是考虑了作物生长的不确定因素。比如,如果玉米进入授粉期后下雨,就会出现减产,而到时候不掌握科学道理的农民可能就会把气撒到种肥同播上。不仅我们搞九阳合作积累多年的威信会丧失,这项技术也推不下去。所以,推广技术时不能操之过急,要用事实来推广。社市委的领导解释道。

一年之计在于春。目前,九三学社市委共购买生物有机肥60余吨,计划在盂县、平定县布点10余处,除继续推广增施生物有机肥外,还把推广种肥同穴机播技术作为九阳合作农业项目服务升级的主要措施,使农民们在获得生物有机肥肥料的同时,也在技术上获得更有力的帮助。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