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阴,拥有全国奶牛生产强县全国乳品加工示范基地全国重点产粮县三大国字号荣誉。
探究山阴农业的发展路径,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只巨大的工业化推手,而赐予这只巨手以力量的臂膀和身躯,却稳稳地站立在千里沃野之上。
面对十二五末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全省率先突破两万元这一命题,山阴的农业该如何于交融中迎来新的变革?致力于以牧为主现代农业领先区的山阴县,正在用行动作答。
算数到高数
地肥水美,牧草青青。
在山阴县桑干河以南,仿佛置身于奶牛博览会,或是奶牛博物馆,错落有致的标准化奶牛养殖园区分布在这片区域,一片片天蓝色的房顶一直延伸至视线外
这里是全世界最适合养牛的地方,畜牧局局长张守富无比自豪地对记者说,山阴县紧靠国际黄金奶源带,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山阴的奶牛养殖从一家一户散养、奶站园区自由竞争、规模健康园区养殖,新型股份合作园区探索推广不同时期的生动实践,始终没有脱离牛这条主线,而是不断突破极限、不断超越自我。
十二五末我们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要在全省率先突破两万元,县委书记侯元说,其中的主要推力就是全县奶牛存栏将由现在的8.5万头增至10万头。
唯牛是图?对于山阴而言这种说法早已根深蒂固。数据表明,仅去年全县奶牛养殖一项产值达9.5亿元,占农业产值21.6%,占农民人均纯收入近1/3以上。
奶牛兴,则奶农富。基于此,山阴县确立了建设 以牧为主现代农业领先区的目标定位,从规模、质量、技术、加工、销售入手,山阴的奶牛养殖从简单的算数向更高阶的高数迈进。
目前,古城集团新建5000头奶牛大型现代化养殖场;投资9亿元,在桑干河以南规划建设现代化奶牛养殖小区10座;建设存栏500头以上的30个奶牛养殖场,培育高产奶牛核心群2万头;优化调整产业布局,重点在9个乡镇,规划新建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150个,每年30个左右,改造扩建50个,总量达到220个,十二五末全县奶牛将全部入园、入区饲养。
然而,山阴的逐牛之旅还远未止步。一个卡通牛LOGO的策划、设计、出台为山阴奶牛产业标记了全新的文化符号,也赋予了这一富民产业全新的内涵。
奶牛对于山阴人不单单是一项富民产业,更是一种图腾。副县长段国强说,牛文化的衍生是山阴正确审视40年奶牛养殖历史的一种必然结果,也是山阴奶牛走出雁门关,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
火车头到动车组
古城镇,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塞北小镇,却因国家级乳品加工企业古城乳业集团而声名四播,就在这家全省513龙头企业的不远处,一座现代化农产品加工园区正拔地而起。人们为它取了一个极富想象力的名字:龙区。
地域虽然不大,但是周边优质农产品资源丰富。农委主任杨晓明介绍,叫龙区一点不为过,古城、鑫邦、辈辈龙、玉龙全部都是国家、省、市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该园区总规划面积502亩,将通过产业间的功能关联和互补,产生集聚效应,形成有分、有合、有特色的现代农产品加工集群。
我们要有跳起来摘大桃子的思维和决心,县长南志中说:建设以牧为主的现代农业领先区,就是要发挥优势产业的集聚力、带动力,积蓄农业现代化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正能量。
在这样一种顶层设计的引领下,全县以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模式,按照大集团运作、板块上突破、园区化承载的思路,规划新建了古城农产品加工园区、薛圐圙奶牛现代化养殖基地、半道地现代农业园区、雁门关现代物流园区等现代循环农业园区。
如今,步入四大园区,项目建设工地如繁星般密集,硕大的现代农业领先区正在隆起。随着园区建设的渐入佳境,更为之欣喜的是高端化已经成为每一个入园项目的标识。
古城集团投资达2.3亿元上马年产15万吨的液态奶生产线,投资1.8亿元建设5000头现代化奶牛养殖基地,实现销售收入10个亿;鑫邦燕麦上马5万吨燕麦加工项目;德惠园新上年出栏20万头高新科技生猪养殖项目
高科技的投入、运用使得原来的火车头升级为动车组,山阴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实现了全面提速,也为周边带来深刻的变化。
在曾经是白茫茫的盐碱滩上,涌动着活力的半道地现代农业园区正在紧张建设中,蓝白相间的厂房成片生长。路通了,车多了,厂房建起来了,年轻人也从外乡回来了。77岁的村民李二花目睹这片土地的变化,满脸喜悦。
项目投产后将提供2000多个就业岗位。宇昊蘑菇种植加工项目投资者、煤老板吴凤鸣介绍,该项目计划投资3亿元,建成后年生产能力可达2万吨,将是亚洲最大的双孢菇生产基地。
大园区,大梦想。山阴,正在165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演奏生动的现代农业变奏曲。
80%到100%
时下正值春耕备耕,在山阴县玉米主产区,铁牛在田间轰鸣而过,春汇后的泥土泛着清香,一堆堆有机肥整齐地堆放在地头
今年又将是一个丰收年。站在田间的故驿村村民李子焕满脸掩不住的笑意,他说,现在我们种庄户都是机械,耕、种、收基本不用人动手,去年我家仅玉米一项就收入14万元。
山阴县粮食产量去年突破5亿斤大关,其中50万亩玉米占据了粮食产量的90%以上,玉米一直是奶牛的主要口粮。
目前,全县80%的玉米和秸秆被奶牛过腹转化或加工为饲料,8.5万头奶牛产生的粪便大部分被县内的大型沼气站再利用,沼渣、沼液用作生物质肥料,反施于盐碱地、设施大棚以及耕地,形成了粮牛奶,畜沼菜两条农业循环链条。
两条农业循环链上每一要素都经过精雕细琢:全县奶牛健康养殖园区达130座,挤奶站及运奶车辆在全省首家实现远程视频监控 全覆盖,古城等18个省市513龙头企业加工销售收入达24亿元,建成14个5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站山阴已经基本实现了农业种养加的全循环。去年,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山阴视察时认为。
山阴在现代农业的实践中迈出了坚实的脚步,但探索却还远未止步:今年,全县将以农副产品、玉米及秸秆、畜禽粪便100%就地加工转化为目标,以乳品加工为纽带,全面实施十个超亿元龙头加工企业、十万头奶牛、十万亩以燕麦为主的优质小杂粮三个十工程一幅幅宏伟蓝图正引领山阴农业创新转型,迈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春天。
牧草轻伏,牛儿哞叫洪涛山下、桑干河畔,无限的创意,让富民的畅想,永远画不了句号。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