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村社风采
范家庄村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
时间:2013-05-10 00:58:05来源:作者:刘毅

根据乡党政联席会议的安排,范家庄村、八辿村、寨脑村是我的包村增收联系点。调任程家山乡党委副书记以来,我多次深入全乡和这几个村实地了解情况,多次和村干部、村民进行座谈,初步了解了一些情况。

3月18日夜8点,我和志显再次来到范家庄,在村委会办公室召开了座谈会,专题调研该村经济社会发展、党组织建设、信访稳定和护林防火工作。召集的对象既有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支村两委干部,也有群众代表;既有大田玉米、核桃种植大户,也有西仵乡铁厂上班的村民;既有70多岁的老党员,也有入党积极份子、预备党员;既有干农活的青壮年、操持家务的家庭妇女,也有80多岁安详万年的老奶奶等,共计20人左右。

通过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介绍总体情况,个别农户表态发言,询问相关情况,开展重点工作讨论等方式,我们对该村的总体情况有了更加深刻地了解,对下步工作有了初步把握。思绪万千,感想良多,现将座谈会了解到的情况总结如下:

1、地理交通。范家庄村位于县城东南,从县城往东洼、东旺至此北7.5公里。东北至蛤蟆洼1公里,东至桃仙1.5公里,东南至潘家峧1.5公里。南至暑场1.5公里,西南至岭东沟1.5公里,西北至东仵2.5公里。从地理位置看,该村很像孤悬海外的台湾岛,因为没有一条正经的道路可以将该村和乡政府所在地连接起来,多数情况下要绕道国道经西仵乡东王村进入该村。可以说,从地源上讲,该村和西仵乡的联系要方便于和我乡的联系,加之离县城也不算远,如果不是找乡政府办事,大概很少有人来往成家山。其前途要么修通一条乡村连接路,要么该村并入西仵乡进而两乡合并都有其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不仅源于交通,而且在于我乡的人口逐年减少,老年化是我乡各村的普遍特点。

2、经济发展。该村共有人口400户1120口人,常年居住人口为500-600口人左右,以50岁以上年龄段人口为主。以土地收入和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可耕地面积为3200亩,其中约2500亩耕地为大田玉米,亩产1300斤,用于出售,去年总收入为300万元左右。小麦种植约500亩,其它如小米、高粱、豆、葵花等约种植约500亩,有的农作物进行套种,有的是收割小麦后再种植其他,这些作物主要用于自家口粮食用,少量进行出售。目前全村核桃树拥有量为300多亩,全村去年核桃出售收入为60-70万元左右,户均近2000元。我们询问了支部村委成员及个别种植大户,对个户情况进行了了解。支部委员王英彪家,拥有核桃树4-5亩,年可收入16000元左右。王勇芬家拥有土地8.2亩,以种植大田玉米为主,玉米收入为10000元左右,少量地块种植小麦、小米为全家口粮。承包3-4棵核桃树,核桃收入为1300来元。李廷北家有耕地近8亩,其中5亩为大田玉米,收入5500元左右,种植2亩小米、豆等供自家口粮。马国红家有耕地12亩,主要为大田玉米,收入10000元左右。同时在西午玻璃厂上班年也可收入10000元左右。李乃龙家拥有耕地10.5亩,主要种植大田玉米,出售玉米收入10000元左右。种植核桃树2-3棵,收入2000元左右。妇联主任王艳青家有耕地10亩多,主要种植大田玉米,收入近5000元;3.5亩核桃,刚开始挂果,收入3000元左右,2亩小麦供自家使用。丈夫今年刚到甘肃务工,干的是勘探,目前工资还可以,但存在不稳定性。在问到对县里核桃片区开发项目有何看法时,她明确表示想扩大核桃树种植。村综合治理员王少伟家有耕地15亩,其中玉米11亩,收入15000元左右,其余种植小米、小麦、豆等供自家使用。今年想种植2-3亩核桃树。

通过座谈,大体可以得出,范家庄村1100多口人中,500-600人常住村里,以50岁以上人群为主,以土地收入为主,家家户户以种植大田玉米、核桃为主要经济收入,玉米、核桃的拥有量越多,该户收入也越多;也种植小麦、小米、玉米、豆、葵花、高粱等供自家使用。多数家庭养牛主要为耕地畜动力,也有卖子牛的情况,一头子牛5000元左右。另一半人口主要是村里的年轻人,通过在外上学、务工已逐渐暂居城市,过年等少数节日返回村里和家人团聚,他们向往城市生活,渴望融入城市社会。也有农闲时外出打散工的情况,他们的务工收入是家庭收入的另一主要来源,可占总收入的一半左右。但他们的工作可能不稳定,有随经济形势换工作的困扰。

3、党组织建设。全村有正式党员41名,预备党员1名。其中女党员10人,下辖4个党小组。35岁以下的党员有4名,占10%,分别在西午铁厂务工、北京上班、东旺修车、自己开货车等,在县里务工的也务农。50-70岁党员25名,占60%多,为党员群体的多数。现任党支部书记武小田,66岁,年龄不小,但刚刚第一个任期。35-50岁的8个,占总数的近20%。村委主任刘利刚,40岁出头,预备党员,也是第一任期,自家经营大车,年富力强,有头脑,去年为村里修了路、修上了自来水井。70岁以上老党员5个,占12%。从党组织构成看,老中青搭配,事业奋斗后继有人,同时也可以看出,50-60岁左右的党员占多数,这不利于事业的开拓,但沉稳有余,是村组织里和谐稳定的重要依靠力量。对一个以农业收入为主,工业难有作为,以改善村容村貌、发展社会事业为主要目标的农村,有年轻的领头人,以沉稳群体为主,保和谐稳定,徐图发展,不折腾,这无疑是个较合适的结构。我们在座谈中,也了解到现任妇联主任、会计、前任副村长、开小买部的等4名村民有入党的愿望,以列为村里的入党积极分子。

通过座谈,我们可以得下这样的结论,组织建设,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是关键。在村集体经济空壳化的情况下,村里的公益事业发展及经济的发展,都有赖于一把手的个人能力,甚至有赖于一把手的个人经济事业和个人亲戚人脉关系的帮助。这在其他村像北流村、八辿村、段家庄村等都得到了印证。这些村,要么一把手本身就是经济能人,要么依赖在外人士的人脉资源。所以把村里的经济能人发展成致富带头人,吸纳为党员,培养成领头雁大概也是时代所趋。当然,任何一名党员,无论财富的多少,能力的大小,都应该拥护党的方针政策,有组织纪律性,为党的事业奋斗。

4、当前和今年的主要经济工作。通过调研,我们也了解到该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为村集体核桃树收入1万元左右,2012年打村机井已提前收10年的承包核桃款。年村级组织转移支付7万多元,主要为报刊征订、发放工资、组织运转等,难有剩余。今年,该村主要计划维修村自来水管道、以进一步解决群众的吃水问题。修田间道路,改造农业生产条件,以适应使用农业机械的需要。争取新建大棚10个。配合县里的核桃片区开发和村民愿望,扩大核桃树种植。配合上级部门做好路灯亮化工作。这些工作都有赖上级资金的支持或外出争取资金。

在座谈中,大家对县里争取的1000万的核桃片区开发项目,核桃树较少的和没有核桃树的农户,表示想扩大核桃树的种植数量。也有表示怀疑的。主要是,优质核桃树品质不好,不好出售,价格低,收益时间长,有病虫害,难管护。原有老核桃树品种,一是管护跟不上,二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年轻人上不了树等,采收会逐渐成为问题,但近几年这个问题不会凸显。对于核桃树种植,我以为既要选好品质,扩大种植,更要管护好已收益挂果的树木。不要栽了新的,死了旧的,更不能重栽种,轻管护。而应该新旧一起抓,管护栽种同时并重,真正让核桃产业成为全乡的主要支柱产业,使核桃树成为家家户户的摇钱树。这无疑是个长远产业,但品质的选择、管护的问题定要高度重视。

5、信访稳定。目前该村主要的信访不稳定因素为村级债务、核桃树继承、原石圪节煤矿员工诉求、其他等。主要案件为,该村村民赵震震,1992年生,因与上任村委会发生的债务纠纷形成的案件。该案件多次协调,当事人都不予接受,目前主要是稳控,逐步加以解决。武瑞卿因继承叔叔家的核桃树而引发的纠纷,目前正在调查了解,对当事人进行稳控。李苏芳,男,54岁,原原石圪节煤矿员工,要求待遇问题,2012年9月上访过一次,目前没什么问题。王小青,女,常因自家门前耕地、自家房屋破损或别的问题,找点麻烦,无理取闹。几任乡领导都遇到过解决她诉求问题的情况,多数属于无理取闹。就她反应的邻居家往其耕地上倒垃圾影响其耕种的诉求,我也前往解决,利刚同志也表示为其测量土地,调换补够,并做邻居工作不再倒垃圾,但当事人坚决反对测量。形成无理取闹的事实。这几个案件中,典型的案件有两个,一个是武瑞卿核桃树继承案件,一个是王小青案件。武瑞卿的案件,背后涉及的是户口迁移后的土地回收问题。按照法律规定,农村户口前往设区的市的,其土地收归集体,所以这一案件带有典型性,应当按照法律办事。王小青案件,反映的诉求多,任何一件事情不满意都可能成为诉求,也不同意合理解决,就是无理取闹,带有讹诈性质。对这类案件,应该调查了解,不予理睬。但现有体制下,以往的做法是花钱买当事人不上访,无可奈何。

农村的和谐稳定,关乎群众的生存质量。在我们程家山乡,随着时间的推移,窑洞的管护及由于窑洞的塌陷可能引发的诉求有增多的可能性。必须注意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6、护林防火。就我乡而言,护林防火工作的重点是南堡村到石机村,所以应该有针对性的做好这个区域的防火工作。范家庄村因不在林区,防火压力要小些,但也应该重视。前段时间就有因不满村干部而点火的事情发生,一件事是野外地里烧杂草1-2亩,另一件事是自家门前烧玉米秸秆。这两件事情,表面的是护林防火,实则是新任旧任干部矛盾问题。我的态度是对待旧干部要尊重,对待新干部要扶持。只有对历史的肯定,才能继往开来。要通过教育,使新老干部和谐相处。对待任何工作和问题,都应该针对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而不是相互有成见。

7、结论。范家庄村是一个传统上就以种植业为主要经济收入,曾经以种植全县闻名,现阶段仍以种植业为主的村。人口的空心化老龄化,使我们必须逐步注意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逐步注意农村社会管理结构的转变。当然,这是一个过程,需要中央政府的统一政策安排,也需要地方政府的引导。
农村的未来是人口逐步减少直至消失呢还是随着经济的周期波动可能引起人口回流呢,都还是个问题。所以保护好生态资源,改善生存发展条件,保护好我们的耕地、管护好核桃树,都是有长远意义的。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人口的迁出与回流有规律,有形势。谨以自己的努力工作,对得起自己的岗位。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