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村社风采
忻州五寨:“三求”建设美丽乡村
时间:2013-05-10 00:58:18来源:作者:张海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环境,进一步提升农村整体文明程度,五寨县日前在全县农村开展了求富建设&lsquo希望田野、求美建设&lsquo美丽乡村、求乐建设&lsquo幸福农家主题建设活动。

这项活动旨在通过广泛开展希望田野、美丽乡村、幸福农家主题建设活动,满足农民群众求富、求美、求乐的需求和愿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培育新型经济主体、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完善公共服务、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加快推进五寨县统筹城乡发展步伐,强化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巩固和发展五寨农业农村大好形势,为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牢固的基础。

求富:以建设希望田野为主题。为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形势,五寨县将采取举办培训讲座、上门服务指导、现场观摩等方式,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创业技能培训,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掌握致富创业本领,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业职业人才。

开展两联一包扶贫工作,深入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全面改善五寨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动员各级文明单位,特别是金融、电力、电信、交通等部门深入农村基层,帮助结对村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把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知识和农业技术传授给农民,筹集发展资金,帮助他们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充分激发农村生产要素潜能,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开展寻找农村致富典型活动,树立一批在当地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对农民有较好示范带动作用的致富典型,包括家庭农场、专业大户、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其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效应,让周边群众干有方向、学有榜样、行有动力,加快增收致富步伐。涉农相关部门要对致富典型在政策、资金、信息等方面给予扶持,引导他们带动其所在乡村群众,加快发展主导产业,壮大农业合作组织,提高引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求美:以建设美丽乡村为主题。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寨县以《全国文明村镇测评体系》实施为契机,按照《五寨县新农村建设村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标准》要求,加快交通、水利、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农村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

大力实施农村道路村村通、户户通工程,整修道路、绿化街巷,建沼气池,改水、改厨、改厕,建垃圾池和垃圾堆放场,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努力争创一批全省文明集贸市场、文明村镇。

按照一村一策的要求,组织农村群众定期进行环境整治,清扫清运垃圾,清除杂草杂物,整修街巷道路,粉刷、美化沿街墙面,集中治理脏乱差。建立村级专职保洁员队伍,明确工作区域,严格工作标准,落实工作责任。制定完善日常卫生保洁制度、垃圾处理制度和保洁员考核奖惩制度,完善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加快实现城乡环卫全方位覆盖、无缝隙对接、一体化管理,不断提升农村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水平。

通过举办讲座、广播宣传、印制宣传页等形式,定期开展环保生态知识宣传普及和教育活动,引导农民树立生态意识,养成保护生态环境生活方式。开展创建绿色家庭、生态庭院活动,引导农民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实现粪便、垃圾、秸秆等资源循环利用,逐步实现家居能源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发动农村群众讨论、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公约》等乡规民约,引导村民自觉遵守和共同维护建设成果,把建设美丽乡村要求落到实处。

求乐:以建设幸福农家为主题。健康、幸福的生活需要相关的文化、体育、娱乐设施。五寨县计划加大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项目及资金向农村的倾斜力度,加快缩小城乡差距,推进社会公共资源在城乡的均衡配置,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满足农民需求出发,采取更有利的措施解决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慢、农村群众享受的公共服务水平低等问题。积极构建县有中心、乡有大厅、村有站点的三级便民服务网络,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发展各类农村社会事业,切实满足农村群众求学、就医、购物、娱乐、养老等需求,加快形成城乡资源共享、服务均等的新格局。

丰富多样、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需要培养一大批骨干来引导。五寨县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和加快五寨打造晋西北物流集散地中心城市建设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培养农民文化骨干,加强对民间艺人、文化能人、文化经纪人的培训,引导群众自己组建晋剧自乐班、演唱团、锣鼓队、秧歌队等各类群众性文艺组织,定期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加大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有线电视进村入户等文化惠民工程力度,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农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宣传栏等文化阵地,为群众提供活动舞台,解决农村群众没有地方娱乐的问题。经常性开展送欢乐下基层、送戏下乡、送图书下乡、送电影下乡、我们的节日等文化惠民活动,解决农村群众没什么娱乐的问题。繁荣农村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让农村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

通过在全县农村普遍建立一堂、一会、一队、一室,广泛开展道德评议、三关爱志愿服务、文明餐桌、道德模范评选、关爱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各类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使守法诚信、尊老爱幼、遵守公德、远离迷信成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为,推动农村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