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村社风采
武宁妇女巧创业撑起果业种植半边天
时间:2013-05-14 01:14:27来源:作者:张海

  

  农田里勤劳致富似乎是青壮劳力们的专利,而武宁县清江乡罗洞村的妇女们却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农业产业化的征程中写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位于该村的永仙果业专业合作社去年实现总收入267万元,盈利36万余元,成员人均收入比当地农民高40%。理事长吴永仙被选(评)为“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武宁县五好新女性”等,由她牵头成立的合作社被表彰为“九江市三八巾帼示范基地”。

  日前,记者来到该村的永仙果业专业合作社,只见清一色的女成员们正围坐在一起,谈论如何扩大合作社的葡萄和杨梅种植规模,让更多农村妇女融入其中,实现共同增产增收。

  去年,永仙果业专业合作社从罗洞村果业协会单列出来,在工商局专门注册成立。性质为以农村妇女为主体的民间经济组织,目的在于帮助广大农村妇女发家致富。据了解,合作社由成立之初的49户成员发展到如今的71户;果业种植面积达到408亩,带动农户种植面积731亩。

  清江乡是武宁县葡萄与杨梅之乡,通常农民夫妇俩,一个管种,一个管销,沿用的也是较为粗放的“路边摊”、“货郎担”模式。问到为什么专门成立农村妇女合作社时,吴永仙说起了缘由。罗洞村留守村民以妇女居多,种植葡萄和杨梅多年,但以前从种植、栽培、管理到销售,每家每户都是单打独斗,辛辛苦苦一年下来也挣不了几个钱。尤其因为没有统一的销售渠道,大部分果农都用泡沫箱把采摘下来的新鲜水果摆在路边零售,或用箩筐挑到武宁县城去卖,既辛苦,又卖不到好价钱,还有大量水果因卖不出去而腐烂掉,果农们都觉得得不偿失,却又无计可施。后来村里成立了果业协会,不少果农在那里尝到了甜头。在武宁县妇联的建议和果业协会的启示下,吴永仙把成立一个专门由妇女组成的团体来共同发展果业的想法告诉村里的妇女,大家纷纷赞同。于是,永仙果业专业合作社便产生了,成员家中的果木可通过合作社实行统一栽培、管理和销售。以前一亩葡萄只能卖1000多元钱,现在基本都在6500元钱左右,有些甚至能卖到上万元钱,成员们都喜上眉梢。

  良好的经济效益不仅进一步提高了该村妇女的种植积极性,更辐射带动了周边车下、塘里、汉桥等村庄里妇女们的种植热情。车下村村民蒋建珍就是其中一位。蒋建珍经常去合作社请教种植技术,每次吴永仙和其他成员都会手把手地教她如何培土、施肥和剪枝。现在蒋建珍家的种植面积达到5亩地,年收入更是翻了几番。

  作为合作社的理事长,吴永仙深知品牌的影响力。在乡政府和县妇联的帮助下,吴永仙将合作社的水果统一打上清江乡的“驼背山”商标,统一包装后再销往全省各地。如今,合作社的葡萄和杨梅在全省各县市区的知名度不断提高,许多顾客纷纷通过包装箱上的联系方式来订购水果,旺季时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成员冯连芳说,“以前一亩葡萄产量只有1000多斤,现在高达6000斤,这离不开合作社提供的技术培训。”合作社成立以来便下设了培训部,邀请科技人员为合作社管理人员及成员进行现场培训、技术讲座等。这不仅提高了广大农村妇女的专业技能,还提升了成员的合作意识、经营素质和生产水平。去年,武宁县妇联通过永仙果业专业合作社这一平台,培训了500余人次。(雷奇 九江日报记者 储义)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