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来到周潭镇大山村,慕名采访周著琴。5月的大山,果树的花儿已谢了,触目的是一片绿色的海洋,空气中氤氲着丝丝沁人心脾的幽香,让人神清气爽,桃树、李树……每一棵果树上,都挂满了正在成长的青果。果林深处,鸡犬之声相闻,好一派世外桃源的宜居之地!我们朝树林深处走,远远地看到了一排排鸡舍和鸡群,那些鸡,有的引吭高歌,有的低头觅食,有的振翅奔跑……一个女子正拎着水桶给鸡喂水。她就是大山生态虫子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著琴,今年36岁,高中文化,周潭镇大山村人。
谈起北京领奖的感受,周著琴首先感谢组织上给她的极高荣誉,她说这对自己来说更是一种温暖的鼓励和莫大的鞭策。“这些年来,我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业绩,只是积极履行计生法律规定的义务,主动做了节育手术;积极参加县、镇计生组织和县妇联举办的农业新知识、新技术等增收致富培训和‘双学双比’活动,在平凡的的岗位上为富民强村起了带头示范作用。”
回乡创业之前,周著琴在江浙一带的纺织厂、服装厂打过工,在河南省濮阳市替别人办过塑料编织袋厂;在多年的打工生活和办厂打拼生涯中,她积累了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中小型企业创办、管理经验,再加上年纪轻、脑子活,有创业的精神和干一番事业的野心,并萌发了回乡创办生态养殖业的念头。2006年,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她从中央电视台7套农业频道上获得了养“生态虫子鸡”创业致富的信息后,觉得远离家乡和亲人为他人打工,终非长久之计,应该有自己的事业。她与丈夫周立宏商量后就辞了工作,到一家科研实验室去学习无菌蝇蛆培育技术,丈夫立刻回家乡选址并建设养鸡场。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经过3个多月的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在大山村村干和周潭镇相关部门的帮助下,一座3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微生物无菌培育蝇蛆的育苗室,及一座280多平方米的养鸡厂,就建在300多亩的花果园似的大山示范经果林里,从而使大山示范经果林真正实现了立体、三维式种植和养殖,使大山经果林种植和养殖形成了产业链。
2007年开春,首批1万枚优良种蛋孵化成雏鸡后,在喂食小米或碾碎玉米的同时,为尽快给雏鸡喂食无菌蝇蛆,她开始培育无菌蝇蛆。三月的大山,春寒料峭,无菌蝇蛆的培育程序繁杂,对环境卫生和温度、湿度要求特别苛刻,每一个培育蝇蛆的工作台就像一个婴幼儿的保育箱,像蚊帐一样的布幔全封闭只有一个进出口,里面干净洁爽,微生物以红糖、牛奶、纯净水为饵料,蝇蛆培育、繁殖要有特定的温度和湿度,为保持这衡定的温度和湿度,在30多个平方米的育苗室,一次放多少水、置几个煤炉、烧几窝蜂窝煤,都要细细的琢磨。她时刻盯着温度表和湿度表,一刻也不敢马虎,夫妻俩日夜轮班值守。育苗室的温度很重要,雏鸡抚养每三天要减一次温度,一个月才能进入常温状态,还要断喙,经过多次防疫……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雏鸡在喂养无菌蝇蛆中一天天的长大,白天则将鸡群放养在山上、在经果林中,这样既能增加鸡群的奔跑活动量,又能让鸡群啄食果树林中的天然虫子、嫩草和散落在草丛中的瓜果,使“大山生态虫子鸡”不虚有其名。3个多月后,这1万余只“虫子鸡”的体重大都超过了1.5公斤,红彤彤的鸡冠、鲜亮亮的羽毛特别惹人喜爱,很多人慕名上门收购。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她及时申报“大山生态虫子鸡”注册商标,创立绿色生态品牌,并在镇、村计生协和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当年就实现“大山生态虫子鸡”品牌化、产业化运作。
2009年,她联合3位农户,筹集资金100万元,注册成立了“枞阳县大山生态虫子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与村里和乡邻续签了100多亩经果林20年期限的承包合同。当年养殖虫子鸡5万只,还增加了美国七彩山鸡、雪山鸡、贵妃鸡等优质品种,当年产值200万元,获纯利50万元。现在,她的养鸡场年存栏保持在12万只。
周著琴有两个女儿,大的在镇中学读初三,小的才9岁,读三年级,每天都要接送,只要不出差,周著琴都是自己接送小女儿上学,她说这就是“在家门口创业的好处”。她说自己现在真正体会到了“少生优生、幸福一生”这句话的甜头了。经过多年打拼与不懈努力,周著琴创办的“大山生态虫子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平均每年为家庭创收40余万元,产品远销周边10余个县、市。多年来,在她的带动下,周边300余“双女户”和“独生子女家庭”先后从事家禽养殖业。(徐连祥)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