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牡丹吐艳。在山东省菏泽市小留镇于庄村的牡丹种植基地,宋新发正抓紧农时培育牡丹苗。去年,菏泽全市油用牡丹种植面积扩大到25万亩,大户宋新发的牡丹苗卖了个好价钱。“未来三年内,油用牡丹苗都会是抢手货。”宋新发种了20多年牡丹,这次,他笃定油用牡丹的“春天”即将来临。
在菏泽,成片成片新种的油用牡丹绿意融融,在春风雨露的滋润下成长,它们正孕育着菏泽农业一场新的变革,也将促成油用牡丹及其产业在全国范围内的初次绽放。
牡丹籽一公斤卖到近30元
牡丹雍容富贵,观赏性极强,但“可吃”的牡丹却并不为人熟知。跟牡丹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孙德波是小留镇孙庄村的牡丹种植大户,他告诉记者:“牡丹浑身是宝,叶子、花瓣、花蕊可以做茶,花籽可以榨油,根可入药。”这两年,“内外兼修”的牡丹让孙德波和宋新发这样的种植大户赚得盆满钵满。
以前,花农们种牡丹只挖根部,抽芯去皮后的“丹皮”是一种中药材,每亩能收入2000元,牡丹籽才几毛钱一斤,卖不上价。近几年的科学研究发现,牡丹籽油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2.26%,特别是其中α—亚麻酸占42%,多项指标超过了以高档油著称的橄榄油。看准了这一点,有着“牡丹之都”称号的菏泽一方面以补贴等形式鼓励农民种油用牡丹,缓解前3年牡丹生长期无收益的资金难题,另一方面扶持企业进行牡丹籽油的开发和生产,有了销路,牡丹籽的价格上去了,花农种油用牡丹的积极性更高了。
“从2011年起,榨油厂开始到村里收购牡丹籽,一公斤27块钱,每亩单是牡丹籽就能有1万元的收入,再加上花瓣和花蕊的收入5000元,一亩牡丹收益比过去翻了好几倍。”宋新发很庆幸自己前些年没有把牡丹全部挖根卖中药,而是保留了一大片已经进入盛产籽期的牡丹。在政府的鼓励和大户的带动下,目前,菏泽市牡丹花专业户达1万余户。
作为油用牡丹种植的带头人,孙德波于2010年组织成立了菏泽第一家牡丹种植合作社——大花牡丹种植合作社。“从20户到86户,再到现在多个乡镇拥有21家分社,合作社的种植规模已到达4000多亩。”
产量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去年全市新增15万亩油用牡丹中,有7万亩种植户与我们签订了长期收购合同。”菏泽尧舜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利民说,他现在最担心的是买不到足量的牡丹籽。“去年,我们仅收购了4千吨牡丹籽,这离生产线年处理能力5万吨的数量,差得还很远。目前,生产设备和工艺已经成形,只待充足的原料供应。”
牡丹籽油、牡丹花蕊茶、牡丹精油化妆品……在公司牡丹产品研发中心,记者看到了包装精美的牡丹系列产品,“作为牡丹产业开发的龙头企业,我们前期已投入三千万元用于研发,一期投入6亿元进行厂房和生产线建设,如此大手笔的投入,企业看中的是牡丹产品的市场潜力。在已经生产销售的产品中,牡丹花蕊茶出厂价卖到40元一小包,牡丹精油50万元一吨,牡丹籽油价值更高。”陈利民说。
“与花生、油橄榄、大豆、油菜、油茶相比,油用牡丹的每亩产油量仅次于花生,而在营养价值上,牡丹籽油的不饱和脂肪酸要高于其他食用油,其中有‘血液营养素’之称的α—亚麻酸含量远高于其他食用油,可见,油用牡丹具有产油率高、油质优等优势,这是企业敢于在牡丹这个新兴产业下大力气的根源。”牡丹研发中心高级工程师毛文岳说。
2011年,卫生部将牡丹籽油列为“新资源食品”,这更增加了牡丹产业开发者的信心。在牡丹龙头企业聚集的菏泽市牡丹区,区委书记刘传谨表示:“牡丹产业是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的全链式产业,综合效益好,带动能力强。市里制定了到2015年发展百万亩牡丹基地的计划,这是一个契机,牡丹产业也将向医药制品、日用化工、营养保健等多领域延伸,探索出牡丹综合开发资源化利用的路线。”
“铁杆庄稼”前景可期
菏泽的牡丹花好事纷至,牡丹事业风生水起:2010年获批成立了“国家牡丹高新技术产业基地”,2012年被正式命名为“中国牡丹之都”,同年,国家确定在菏泽开展油用牡丹试点工作,拨款一千万元。
“油用牡丹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于一身,值得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中国林业经济学会理事长李育材多年来一直密切关注油用牡丹的开发,“它是我国的原生树种,作为一种优良的木本油料作物,将对保障我国粮油安全起到积极作用。”
目前,油用牡丹在全国范围内种植面积30万亩,主要分布在菏泽地区,牡丹籽年产量近六千万公斤,现有牡丹籽油加工企业9个。“油用牡丹还是个新生事物,但前景值得期待。”李育材说。
“牡丹种植成本并不高,一旦种上后,可以40年不换茬,可以说是铁杆庄稼,不换茬就意味着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菏泽市定陶县八一村的种植户张景斌道出了自己多年种牡丹的心得,村里去年新增600亩油用牡丹,对于头3年牡丹生长期没收益的问题,张景斌和花农们已经找到了弥补办法,“我们套种了中药材白术500亩,当年就能收获见收益。”
有了可借鉴的模式,推广具备了基础。李育材说:“这种植物耐干旱、耐瘠薄、耐高寒,既能在连续8个月没有雨水的安徽铜陵凤凰山一带生存,也能在甘肃兰州一带海拔2千米以上的高寒贫瘠的山岭上存活,适生区域非常广。我国还有大片宜林地区是空白,这也为油用牡丹种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