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村社风采
山西:一场务实的“下乡包村”低调进行
时间:2013-05-20 09:29:40来源:作者:刘毅

2010年11月30日,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山西省委全会上强调,干部下乡住村要做到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2011年6月,袁纯清在赴武乡县砖壁村住村蹲点后提出,把住村变为包村,作为领导干部一项经常性的联系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更加鲜明地突出帮助农民收入翻番这个农村工作主题。

彼时至今,一年多时间过去,如今,山西各级6010名主要领导共包扶6010个村,涉及138万户、620万人,约占全省农业人口的26.6%。

一场务实而低调的干部下乡潮,在山西悄然进行着。

A 6010名干部一人包一村

全省乡镇书记1190余人,乡镇长1060余人,县级党政班子成员1700余人,市级党政班子近200人,市县正县级领导干部1800余人,加上省级党政班子成员、省直厅局长,总共6000余人。如果这6000余名领导干部每个人包一个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元左右的村子,实地指导帮助那里的农民开辟新的生产门路,扎扎实实干上几年,实现收入翻番,加快整个农村农民致富步伐,这也称得上一项造福于民的大事业、大功德。2011年6月8日,省委书记袁纯清在赴武乡县砖壁村住村蹲点后,在山西日报刊发《给全省领导干部的一封信》。在信中,他清清楚楚地算了一笔账,提出让6000余名领导干部通过包村的方式,带动贫困村的农民致富。

山西省的下乡住村活动是从2010年11月开始的,去年6月份,进一步引申为包村增收活动。省干部下乡住村活动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住村和包村看似一字之差,但却彰显了山西省对加快农村农民致富的重视程度。

下乡住村是在全省干部中开展的活动,而包村增收则在此基础上,更加大了对领导干部的要求,其涉及范围对象是,省级四套班子领导、纳入省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的92个省直厅局主要负责同志,原则上在57个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元左右的贫困村选择包扶对象,每人包扶1个行政建制的贫困村。有扶贫开发工作任务的市、县两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人大、政协主要负责人,市直机关主要负责人,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在各自区域内选择包扶贫困村。没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市、县两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人大、政协主要负责人,市直机关主要负责人,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包扶本地区最困难的村或收入水平低的村。

对于这样一场大规模的干部下乡包村潮,山西省预计的目标是,通过这样的活动,到十二五期末,实现包扶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翻番。

此后,省、市、县、乡的6000余名领导干部背起行囊,轻车简从奔赴农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始了他们包村的行程。

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全省12万干部也更加踊跃地下乡住村,发现农村基层问题,寻找致富的路子,帮助农民脱贫脱困。

B 下乡住村了解农村真实状况

为了让领导干部们真正融入到农村基层生活中,在时间安排上,省里做出了规定:省级领导班子成员每年下乡住村原则上不少于3天,市级领导班子成员和省直部门主要领导每年下乡住村原则上不少于5天,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和市直、县直部门主要领导每年下乡住村原则上不少于7天。

事实上,6000余名领导干部下乡住村的时间大多都超过了这个标准。住在村里的日子,他们穿布鞋戴草帽,吃土豆喝稀饭,与农民一起干活、聊天,了解农村的真实情况,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

吉县东城乡真村位于县城西部,一个行政村包括3个自然村真村、西村、下岭村,成品字形分布附近山梁上,全行政村共有980口人,以苹果种植为主,人均年收入只有1500元。

去年,真村成为省档案局局长阎默彧的住村包村联系点。此后,这里就成了阎默彧时刻牵挂的地方。

第一次到真村,当时临汾到吉县的高速公路还没有建成,阎默彧一行4人带着住村用的铺盖和洗漱用品,从太原驱车5个小时到吉县,再沿着吉县到壶口的旅游公路前行,走了十几公里后,汽车下了公路,驶入崎岖不平的山路,人在车里像是簸箕里的豆子,上下左右不停地颠簸。阎默彧在他的下乡日记中,记下了当时的感受。

下乡住村的5天中,村里的危房引起了阎默彧的注意。在自然村西村调研的时候,他了解到,村里的人家大部分都是住在沿地势而建的窑洞里,这些窑洞基本上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的,有少数甚至还是解放前盖的。由于年代久远,其中很多已经成了危房。

下岭村自然条件更差些,原来的住户要不搬到了近处的西村,要不全家到城里打工。只剩下唯一的一户人家,是老两口,他们住了一辈子了,舍不得走,就留了下来。

调研发现,真村共有107户,其中危房住户有60户,主要是存在安全隐患的窑洞、简易石板房、土坯房等,它们时刻威胁着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危房改造成了当务之急,也被阎默彧列为包村首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

然而,村里的百姓顾虑很多,有的怕花钱太多,有的怕异地搬迁后离得太远不方便。考虑到这些问题,经过调研和实地走访后,阎默彧和村委会一班人制定了危房改造的整体方案。新建的住房要符合整体规划要求,先行安排利用村内空闲地、闲置基地进行建设。结合真村发展现状,实施统一选址、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

在山西省干部下乡住村的相关文件中,明确提出六个一的目标要求。即创先争优,帮建一个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转变观念,开好一个解放思想、促进发展的讨论会;理清思路,帮助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突出重点,帮助上一个好的致富项目;深入农户,解决一些群众关注的实际问题;认真总结,形成一个促进作风转变、推进项目建设的调研报告。

危房改造是真村百姓最关注的实际问题,如今在省档案局局长阎默彧牵头的一班人帮助下,真村的危房改造已纳入村容村貌改造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范畴,正在进行相关规划设计施工,当地百姓的住房条件有望改善。

C 干部争当乡村设计师

需要帮扶的6010个贫困村庄大多资源缺乏、位置偏僻,基础条件差,产业发展落后。为此,山西省各级各部门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在项目、资金安排上进行重点倾斜安排。省财政专门划拨3000万元,设立领导干部下乡住村包村专项资金,对省级领导、92个目标责任制考核单位产业项目给予资金支持。

犹如一个企业的发展一样,村庄的脱困也需要科学的规划设计,包村的6010名领导干部,俨然一个个乡村设计师,为他们所在的村庄出谋划策。

平陆县上堡村,位于县城东北20公里,全村92户335口人,是个典型的山区小村。由于贫穷落后,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谋生。2010年,全村的人均纯收入仅900多元。

去年,上堡村成了省司法厅厅长王水成的包村联系点,他挨个走访了92户农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并多次开会研讨,最后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确定了重点发展养殖业、种植业两大主导产业的目标。今年,上堡村通过强养种、促加工,要实现人均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

长治市沁县南沟村是长治市委书记田喜荣的包村联系点。通过招商引资,他帮助村里新上了一个总投资2100万元的商品肉鸡养殖场,一个投资1100万元的有机蔬菜生态庄园,一个手工艺产品加工和劳务输出项目,这3个项目使这个过去人均纯收入只有2000元的村子在去年达到了3600多元,今年预计可达到5000元。

农民收入有了实质性提高,村容村貌有了改善,这使得很多农村百姓对干部下乡住村包村,从一开始的事不关己到现在充满了期盼。干部下乡了,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的百姓最多的感慨。以前觉得领导离我们很远,在电视上见一见。现在经常会来我们村,还跟我们一起劳动,吃的也是普普通通的农家饭菜,很亲切。吉县东城乡真村村民张兵说,包村的干部经常会向他们询问各种关于农村发展的问题,他也会如实回答,希望干部们可以真正帮着全村富起来。

D 下只是形式,上才是目的

去年6月,省委书记袁纯清在《给全省领导干部的一封信》中说,山西是欠发达省份,但更大的差距在农村。山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目前只占到全国的80.02%,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500元以下的村有6063个;3500元以下的村有1万多个,增收任务非常重。农民增收的问题解决不好,即使工业化、城市化上去了,最终也难以做到强省、强市、强县和富民的统一,难以做到城乡统筹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下只是形式,上才是目的。开展干部下乡住村领导包村增收活动,最重要的目的是把农民人均纯收入提上去。今年8月,山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汤涛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9月24日,省联席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围绕&lsquo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总体思路,各包扶点按照雁门关、太行山、吕梁山、晋中盆地和晋南盆地5大特色农业板块的布局,结合县域经济发展特点和当地资源优势,重点规划了包括杂粮、蔬菜、干鲜果、畜牧、农产品加工、中药材、蚕桑、民间工艺、观光农业、农村服务业等涉农产业或产品,已初步形成了各自的主导产业。

这段话的背后,是600多万名贫困山区农民收入切切实实的增加。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