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同仁堂陵川党参公司规范化生产基地
规范化生产加工党参
人民网晋城6月26日电陵川县位于太行山南部山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中药材种植和生产条件,该县立足资源优势,把中药材产业开发作为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重点,走出了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中药材产业开发之路。到2012年底,产业覆盖到所有的乡镇和农村,几乎每户农民都从事中药材种植和野生采集,全县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达到28.6万亩,中药材种植和野生采集收入达到1.54亿元,全县农民人均药材收入670元。
陵川县采取五项措施推动中药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
加强政策引导。陵川县县委、县政府把中药材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五大特色产业,列入中长期和阶段性发展规划,采取县级财政免费供应苗木、乡村两级组织实施、农户个人承包经营的把法,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
增加有效投入。近三年来,投入中药材产业开发资金2000多万元;累计贴息80多万元,拉动信贷资金投入近1500万元;今年又新投入1000万元在三河一岭集中连片建设规范化药材生产基地1万亩,争取到省财政补贴200万元。
注重机制创新。采取能人牵头、大户领办、村干部组织、龙头企业参与等多重形式,共创办中药材专业合作社78个,发展中药材订单种植面积3万多亩,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一支骨干力量。2012年,又有6个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共同发起成立了全县首个中药材专业合作联合社。
发展加工龙头。招商引资,北京同仁堂、山西瑞丰制药等一批加工龙头企业已经落户陵川,这些项目投产后,全县中药材转化率将达到80%以上,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
完善服务体系。陵川县组建了中药材协会,与省内外十余个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研究相关课题20多个,建成了省级中药材科普示范基地和药用植物园,从技术支撑、种植、储藏,到加工销售,初步形成了完善的服务体系。
到2015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30万亩,农民人均中药材收入1000元,药材加工值突破4亿元,建成全省一流的中药材基地县,全县农民在中药材特色产业发展中将变得更加富裕起来。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