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我们村, 光树苗一年卖个十万八万的已经很常见了。6月19日下午,在岚县东村镇东阳涧村,站在育苗基地旁指着正茁壮成长的一片苗圃地,村委主任张存吉向记者介绍说。
让张存吉感到自豪的正是该村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的油松育苗产业。东阳涧村位于岚县县城西3公里,土地平坦,交通便捷,十分适宜农业生产,2006年被纳入新城区,是首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之一。全村350户,现有人口1140人。近年来,该村在党支部书记于拴珍、村委主任张存吉等一班人的带领下,积极引导村民不断扩大育苗规模,加强苗木队伍建设,成立专业合作社,培养了十多名苗木经纪人,扩大市场占有率,年销售100多万株,苗木销售区域覆盖忻州、古交、陕西、内蒙等地,逐渐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产销一条龙的现代经营管理模式。目前,全村2080亩耕地中,油松育苗占地170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2%。村中育苗面积
5亩以上的有180户,10亩以上的有50多户,每亩收入至少达到一万元,而村民人均年收入也已过万。
不过,今日风生水起的育苗产业一开始并没有这样风光,而在带领村民致富的道路上,该村也曾经历过不少曲折。东阳涧村民能致富,要靠老于多引路;舍弃小家顾大家,真是人民的好公仆!曾经一度,这一段顺口溜在岚县东村镇东阳涧村被广为流传。其中提到的老于,便是该村的党支部书记于拴珍,也是成就该村油松育苗产业的关键人物。
早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东阳涧人也和许多贫困地区的村子一样,过着小农经济种啥吃啥的苦日子,人均收入多年徘徊不前。如何在地里淘金?如何摆脱贫困,成了历届村干部上下求索的天问。当时,岚县正鼓励群众通过发展仁用杏来脱贫致富,但东阳涧村的村民并不积极,种植者廖廖无几。党支部书记于拴珍很着急,在和家人商量后,他带头承包了村里的20亩土地,全部用来种植仁用杏。于拴珍说:作为支部书记,那便是冒着风险,也得为大伙闯出一条致富路。随后,他从镇上请来技术员传授种植技术,20亩仁用杏被他管理得井井有条。两年后他初尝甜头,之后又增加了10亩的种植面积。后来,受县国营苗圃租地育苗的启发,他又和村委主任张存吉在自家耕地上率先试着搞起油松育苗,看到两人不断增长的收益,村民们再也坐不住了,纷纷提出也想种点试试。为了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他们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引导、扶持。优先安排育苗用地,优先在地里打中层井,有效解决了用地和浇水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苗木成活率。同时,还从林业部门聘请专家、科技带头人给农民传授育苗知识。就这样,在村领头羊的影响和带动下,该村的群众性油松育苗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油松苗从哪里来?技术从哪里来?育下的苗子又卖给谁?这些曾经一度让村民心里打鼓的难题再也没有人提起了。2006年之后,随着全省六大造林绿化工程的实施,该村育苗产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形成了家家育苗、户户栽植的局面,全村育苗面积达到1700亩,在此过程中群众的收入也获得了令人咂舌的增长。
曾经的小树苗正在变成让人羡慕的摇钱树。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争取扩大市场份额,并根据市场需求,扩大育苗规模,力争到2015年建成华北油松育苗第一村,让村民的腰包更加&lsquo鼓胀。东阳涧村党支部书记于栓珍豪情满怀地说。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