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保德县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目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地域优势,坚持工业化理念,实施产业化运作,集中打造杂粮、蔬菜、畜牧、两红一核、农产品加工、营销、劳务输出七大优势产业,依靠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今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可望突破5000 元大关。
一是特色杂粮产业。坚持稳定面积、优化结构、科技创新、主攻单产的总要求,实施了优种工程、杂粮振兴工程、丰产方建设等。县财政列支200 万元作为农作物优种基金,重点推广了杂交谷子、先玉335、脱毒马铃薯等优种。建设了3 个10 万亩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即:10万亩优质玉米生产基地、10 万亩优质马铃薯生产基地、10 万亩特色小杂粮生产基地。粮食总产量力争达到7000 万斤。
二是设施蔬菜产业。继续执行县财政补贴政策,今年将新发展设施蔬菜1000 亩,温室大棚累计达到5000 余亩。完善繁庄塔千亩园区和5 个百亩园区、10个五十亩园区。在规模化发展的基础上,重点落实示范园区六个一工程,即一个园区要有1 个合作社、1 项主导产品、1 项三品认证、1 个质量安全检测室、1 名技术员、1 座贮藏保鲜库。走好基地+农户+合作社+市场的产业化路子。设施农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 亿元。
三是生态畜牧产业。加大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强化品种改良、科技推广、疫病防控等。在县境东部打造晋西北柏籽羊基地,在县境北部打造黄河绵鱼、梅花鹿、肉猪养殖基地。目前已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4 个,新建完善规模养殖场10 个、规模养殖户50 户。饲养量羊达到19 万只、大畜0.5 万头、猪7 万头、鸡35 万只,年肉类总产3500 吨,禽蛋总产1800吨,畜牧业产值力争达到1.8 亿元。
四是两红一核产业。打造10 万亩优质、高产、绿色红枣基地,使红枣总产突破0.6亿斤,产值1.5亿元,实现增产增效。以总投资2.5亿元的康熙枣园为龙头,把保德打造成黄河风情观光旅游胜地,把油枣打造成知名品牌和富民强县支柱产业。改造海红基地1万亩,新栽核桃1万亩。
五是农产品加工业。县财政列支500 万元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对贡献较大的单位、经济能人进行奖励。对年加工能力在500 吨以上的红枣加工企业,实行贷款政府贴息两年。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保护,完成保德红枣国家地标认证和4 个三品认证。力争全县销售收入500 万元以上的加工企业达到10 个,100 万元以上的加工企业达到20 个,总销售收入达到2.5 亿元。
六是农产品营销业。加快推进城市标准化菜市场、生鲜超市、城乡集贸市场等农产品零售市场建设。建设覆盖农产品收集、加工、运输、销售各环节的物流体系。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连锁分销和农民网店,推进农企对接、农超对接。占地500 亩的农业物流园区正在筹建中。目前已培育农产品购销组织7 个,营销经纪人大户60 个,力争农产品营销业收入达到1 亿元。
七是劳务输出业。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核心,以实现就业为目标,实施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让农民不管在本地发展,还是外出打工,都能站得稳,干得好。今年已培训新型农民1.2 万人,富余劳动力转移2500 人,目前全县累计劳务输出3.95 万人,劳务经济总收入力争达到4.5 亿元,工资性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