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村社风采
襄汾:城中村农民的“康庄在道”
时间:2013-08-08 07:39:26来源:作者:易欣

巷道狭窄、商贩密集、人群熙攘、狼藉满地,各种乱象不一而足,常常是一般人对城中村的第一印象。他与城市的巨大差别,常常仅在一墙之隔,几步之遥。有人戏言,围墙之外是欧洲,围墙之内是非洲。然而走进襄汾县新城镇的陈郭村,却颠覆了人们的这种认识。城与村之间的围墙悄然消失,昔日农村不曾见到的高楼大厦、商铺店面、供热供暖已经飞入这个村庄,陈郭村这个城中村里的农民,在城镇化建设的推动下,正在走向康庄大道。

城镇化:农民变市民 生活向宜居

陈郭村村民史永贵每次经过村口,都要忍不住多望几眼功能齐全的陈柴社区。整齐划一的商铺,干净整洁的街道,熙熙攘攘,人流穿梭的农贸市场,便利的农家超市,幼儿园、小学......不出小区就可享受到各类优质社会服务。

襄汾县陈郭村是典型的城中村,从地域上讲,它就在城市之中,但每一个深入其中的人都立刻能感觉到,它与城市有着明显不同,这个人口约3700余人的村庄,家家户户大多是二层小楼,村民今后在就业、入学、养老、医疗、社保等方面都和城里人一样,享有同等的权利和待遇。城乡隔阂的消融渗透到了方方面面、角角落落。

我们村的小学、幼儿园都是免费上的,村民们的小孩上学没有后顾之忧。副村长史爱国介绍说,我们村村民用水都是免费的,包括天然气入户费、大暖入户费都是村里面掏钱,村民只需要交纳使用费就行了。不远处,襄汾县现代化的医院拔地而起,紧邻襄汾县医院的是襄汾三中、襄汾高中,襄汾县各家银行的办公大楼则在该村东面的一条街上吐火如荼地建设当中......

不仅如此,许许多多城市居民享受到的改革红利在这个村也得到释放:2013年,全村900户天然气免费全覆盖入户工程完工、全村60%的大暖免费入户、村内道路硬化及蔬菜大棚园区道路硬化26000平方米、有线电视以及水管免费入户除了国家发放的养老补助金外,村里每年还拿出专项资金对年满60周岁居民发放养老补助金600元,80岁以上的800元,对年过90岁的老人每年村里都要上门慰问,送去慰问金。实现国家、小组二级福利待遇。

上学、生活、就医如此便捷,让外人看来都如此眼红。这一切都来源于襄汾县大力推进的城镇化建设。

近年来,襄汾现提出了建设宜居宜业新区的转型发展思路,特别是临汾市一城三区和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建设推进后,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功能日益完善,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现代化新型城市逐渐呈现出来。陈郭村也在这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正在逐步由村镇变社区,村里的的主人们由农民变市民,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在这里成为过去,他们祖祖辈辈居住的这块土地也越来越宜居。

产业化:农田变园区 就业多渠道

农村变成了城市,陈郭村人的土地地越来越少了,怎样让他们在有限的土地上增加收入,怎样让陈郭村人有和城里人一样的收入?当地的干部念着一套自己的生意经。

我们村支书王胜彪和两委班子就考虑怎样使老百姓致富,在学习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后,就建设了这个致富项目。正在蔬菜大棚里忙碌的陈郭村民李金虎说,当时建设大棚的时候我们还到山东寿光考察过,学习人家的先进经验哩。于是陈郭千亩无公害温室番茄示范园区悄然而生。它的发展模式是:集体流转土地,统一规划,统一施工,温室建成后,再承包给农民。建棚费用由村里承担,农户只承担地钱及生产费用。村里出资聘请技术员,统一技术指导。优越的条件极大地促进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农民承租承包、村委统一建立的大棚,村里统一进行技术指导、品种引导,生产无公害设施蔬菜,该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杜许堂说:这有效解决了农民家庭收入的问题,陈郭村的这种做法,成为了周边地区的一个农村发展的典型。杜县长的话在村民史永贵的口中得到了证实。他高兴地说:我这棚一年能种两茬,头一茬种西红柿,第二茬种黄瓜,一年下来一个棚大概纯收入有五万多。

截止到2013年7月,该村投入约3000多万建成的高标准温室大棚200余座,面积达到1000余亩。发展大棚蔬菜,让农田变成了园区。发展多种经营,让村民收入有了多条渠道。

陈郭村村委主任陈年喜介绍,我们在村北不仅建设千亩蔬菜园,村中建设农贸批发市场,村南还建设了南山核桃园基地,栽植优质核桃辽河二号、8343、中原等品种30000株,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统一管理,这样人人有钱铮,家家有活干。目前,南山核桃园大约有300余亩,建设已经有四年了,明年将达到胜果期,据测算,每株可采50斤,按每斤10元计,单株产值约500元,园区年总产值将达到1500万元。
除了在园区工作的农民,陈郭村的其他村民依托政府的帮助,走上了各个岗位。

我和我们村的几个姐妹现在就在丁陶广场负责花草树木的修剪和公园的保洁工作陈郭村村民陈大妈说,住建局定期对我们进行技能培训,学习园林管理知识,每天在这里工作,心情也好,也能锻炼身体,多亏了政府对我们的帮助。

为保证农民求职有门、就业有岗,襄汾县这些年来一直将就业培训、推荐就业等向农民倾斜。政府开发的保洁、保绿、保安等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农民中零就业家庭和4050人员等就业困难对象,多渠道、多途径地开发就业资源,千方百计为农民就业牵线搭桥。陈郭村村民成为了其中的受益者。

没有地的农民就在农贸市场做买卖,桥西街两面的门店,从纸厂路到这边都是陈郭村的门店,是桥西街改造拓宽的时候给老百姓还迁的,陈郭村村委副主任史爱国说,村民们有的将门店租赁出去,有的自己开店铺做买卖,收益很不错。

现在的陈郭村成了人人都羡慕的小康村,村民们一边享受着城镇化带来的便利,一边经营多种产业,这样的发展模式让陈郭村走出了一条城中村农民的康庄大道。村民们都说,现在我们的生活不比城里人差,他们还编了一条三句半:水泥道路平如镜 ,晚上路灯亮堂堂,唱歌跳舞排成行,多亏了党。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