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村社风采
吕梁加速特色农业产业化 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年增近四成
时间:2013-08-29 00:22:43来源:作者:樊稠

这些年,山西吕梁市的境遇总有点尴尬:一面是煤炭经济大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居全省前列,一面是全市农民年人均收入,3年前还不足4000元,23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还有近90万之众。

出路在哪儿?调研中有一件事让市领导触动很大:仅一河之隔的陕西清涧县,20万人口、22万亩枣树,产值竟达22亿元。而仅枣树就有200多万亩的吕梁,这些年却盯着来钱冲的煤炭,导致很多枣园都荒了,不少特色农产品优势不优。

差距就是潜力和努力的方向。特色农业抓好了,无疑是山区农民增收致富最可靠而长远的路径。吕梁市委书记高卫东认识清晰。

近两年,市委市政府实施了8+2农业产业化振兴计划,大力发展核桃、红枣、杂粮、蔬菜、食用菌等8大产业,打响了一场加速农业产业化、扶助农民增收致富的攻坚战。

找对路子

因地制宜抓特色,让好产品长出好效益

这道儿咱算走对了。柳林县留誉镇南沟村58岁的马海全感慨说,他老两口前些年穷得生活不了,搬迁到另一个县,前两年看到政府帮助发展枣业,乡亲们都富了,才又回来。如今在园区承包50亩红枣林,林下还间作了白豆,加上他在园区打工和土地流转的钱,去年全家收入近5万元。

吕梁市各县有很多类似柳林红枣的特色农产品。市委市政府调动各有关部门围绕8+2振兴计划,帮助当地农民找到长期稳定增收的产业。

柳林县三交镇堡则侧村的生态园区,采用宽膜连幅集成覆盖和立体种植两种先进技术,建设了300多亩综合丰产示范园区,促成树上红枣果实、树干架豆、树下瓜类和小杂粮作物的互补发展,达到丰年收三茬、平年收两茬、歉年保一茬的良好效益。

农业技术顾问刘笑算了笔账:枣树管护好每亩收入4000元左右,林下间作谷子、玉米,每亩收入都在千元以上,再加上西瓜、小杂粮、豆角、旱地西红柿等,综合起来每亩收入不低于5000元。吕梁市红枣种植面积占全国的1/10,涉及4个县近百万农民,发展前景无可限量。

站在大片的核桃林边,汾阳市栗家庄乡南花枝村支书张兆槐介绍,村里有3300亩核桃林。去年村里人均收入13520元,大部分都来源于核桃。吕梁市核桃种植300万亩,占全国的近10%,发展潜力巨大。

现代特色农业让农民尝到甜头。文水县农民蔬菜种植达1万多亩,每年可新增利润1000万元;汾州香小米、岚县莜麦等小杂粮种植不断扩大,并向绿色有机方向发展,效益成倍增长;交口县利用玉米芯、废弃木材加工食用菌棒,发展窑洞香菇、木耳等食用菌培植,每孔窑洞年平均收入超过7000元。

做强支点

反哺农业舍得投入,让农民腰杆硬起来

农业基础薄弱,过去农民生产投入更是&lsquo蛤蟆要站腰背没力。要如期实现农民收入翻番,必须有新举措,大动作。吕梁市长丁雪峰说,强市富民,吕梁加大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加速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从今年起,市委市政府决定每年至少拿出1亿元专项资金,专门扶持8+2农业产业化,并投入10亿元实施百企千村产业开发扶贫工程,各县市也纷纷推出财政支持措施。农民腰杆硬了,发展特色农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有县里给咱办的&lsquo摘果子工程,咱就不怕有闪失了。站在丰收在望的枣树林旁,柳林县三交镇坪上村42岁的刘登平得意地说,他家4口人种了4亩多红枣,有政府每亩补贴的500元,本钱就够了,再收的就全是赚的。今年管理得好,红枣收入1.6万元稳掐。

柳林是煤炭大县,今年一年就投资1500万元,在红枣主产区的5个乡镇建设了3万亩红枣管护示范区。每亩500元相当于农民管理1亩枣树的全部成本。县长武跃飞说,农民家底薄,闪失不起,有了政府的补贴才能干得放心。

原和源公司在交城县南安村建成高标准日光温室365亩,大棚291亩,全年可供应200多万斤优质蔬菜,今年可为全村增收650万元。孝义市威尔公司投资建成蔬菜大棚400亩、日光温室200亩,年可实现产值1150万元。

目前,全市围绕八大特色产业,已集中扶持种养专业大户、联户1000户、营销大户200户、家庭农场20个,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0个。

做大产业

培育30户骨干龙头,给农民吃一颗定心丸

要想让农民吃定心丸,赚长远钱,必须全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市委副书记吴志国说,清涧县成功的秘诀是三抢市场:抢收1/3青枣速冻,供企业加工销售;雨季前抢收1/3熟枣冷藏瞅好行情上市;秋天收获1/3干枣,稳当上市,这靠的都是龙头企业。

近年来,吕梁市不断加大龙头企业的扶持培育力度,采取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扶持等综合措施,重点培育30户骨干龙头企业,上马投资亿元以上的新建扩建项目10个、5000万元以上的20个,带动全市农产品加工总量突破130万吨,销售收入达到80亿元以上。今年还将建设汾阳核桃、柳林红枣、孝义蔬菜等5大批发市场,尽快形成大宗农产品物流集散基地。

目前,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农业,保护价收购,全程管理控制和标准化种植,与专业合作社、农民建立了利益分享机制,带动农民稳定增收的作用日益显现。

我的核桃不出村就卖给裕园公司了,一点不用担心。汾阳市栗家庄乡南花枝村49岁的任东林说,去年他育核桃苗8亩,收入8万元,种核桃7亩,收入3万元。今年至少也是这个数。

汾州裕源不仅可解决3000多农民就业,还充分发挥龙头作用,采取订单形式与农户建起9万亩有机核桃基地,仅此一项就为农户增收9000万元。汾州裕园是吕梁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的一个缩影。

丁雪峰介绍,特色农业产业化初见成效,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到5364元,同比增长13.1%,其中家庭经营纯收入人均增长1626元,增长近39%。强龙头、建基地、创品牌、拓市场,特色农业产业化一定能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可靠路径。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