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翠的稻田一望无际,迎风泛起微浪,与秋高气爽的天气相呼应,令人心旷神怡。到了近处才发现,稻苗都早已吐穗儿,涌出丝丝淡黄,努力挺昂着,长势喜人,让人顿时看到了丰收的希望。日前,在山东垦利县姜家村新成立的专业合作社稻田地里,协会负责人满脸洋溢着喜悦和自豪向记者介绍着他们的稻田地,像是在夸自己的孩子。
原来,姜家村是一个只有200多口人的小村,平均每人有4亩多地,但单靠种地收入颇微,村民种地的积极性不高,村里青壮年都外出打工,难以照顾庄稼,一些地块开始撂荒,即使承包,一年也就赚三四百元。于是,村里组织成立了谷丰专业合作社,号召全村人将自己的土地入股,由合作社统一雇人,统一使用大型农业机械进行种植劳作,丰收后给村民分红,这样一年下来,每亩地领700元的分红,远远高出村民自己种植或将土地承包出去的收入。而且这项办法让村民旱涝保收,像今年这种雨水较多的天气,村民也不用担心自己赔本了,更能毫无后顾之忧地腾出时间来外出打工或者做生意。更难得的是,合作社给村里的残疾人和低保户带来了生活保障甚至还有不小的收益。
“不过,我们这是第一年实行这项措施,经验不足,耕作时,遇到了不少困难。有些地块很硬,插秧很费劲,需要人工返工。而且,咱合作社种的是产量不高但质量好的水稻品种,自然价格会高一些,销路问题及后期的品牌运作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记者调查,当前我市不少村庄和姜家村情况类似,劳动力缺乏,土地利用不充分,浪费了大量资源,村里便整合土地进行统一管理,成立合作社、协会就是重要的管理方式之一。通过这些方式,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高效利用,让农民得到最大的实惠。但是这些合作社、协会,有许多处在偏远乡村,缺乏有效的技术指导、市场信息、便捷的交通条件等等。
“我们希望得到更多关注,多为我们出主意拿办法,解决我们合作社在运营中的困难和难题,真正把合作社做大做强,成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领头羊!”采访时,合作社负责同志这样告诉记者。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