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金秋,又是一个丰收。松辽大地到处是一片喜人的丰收景象。长岭县长岭镇云天化农业专业合作社采用高光效栽培技术种植的玉米也不例外,据估算,玉米增产超过了30%。当听了镇委书记张维军的介绍后,记者有了新发现,这里收获的不仅仅是玉米,还有因为推广高光效种植技术带来的更深层次的变化,那就是通过土地的集约化经营、各项政策的集中整合和农业增产技术的集成应用,极大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而这种变化,我们姑且称之为“长岭之变”。
高光效休耕轮作技术,是今年吉林省突出推广的一项增产技术,全省推广面积超过200万亩。高光效栽培技术应该说是对耕作制度的一场革命性变化,它要求集中连片耕作,而一家一户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为此,长岭县长岭镇与吉林云天化公司合作,在三合村建立长岭云天化农业专业合作社,三合村村民以土地入社,以资金入股的形式参加合作社,2013年入社两个屯435户1208人,耕地面积1050公顷。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组织运营模式,打造集种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实行土地集约规模经营。土地承包15年不变,每年每公顷租金8000元,各项惠农补贴全归土地所有者,同时每公顷土地农民入股200元,合作社盈利部分与农民按6比4分成。
为推广玉米高光效新型栽培技术,长岭县将深松深翻、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和高产创建项目等优惠政策与高光效种植补贴进行了有效整合,集中用于高光效示范项目。新技术集成应用。在云天化农业专业合作社,1050公顷玉米种植基地全部应用高光效栽培、保护性耕作、膜下滴灌等新技术。云天化农业专业合作社计划3年内投资3100万元,购置大型农机具52台(套),使合作社的农机作业规模达到3000公顷,受益农户达到1500户。
高光效技术的推广和合作社的成立,带来了可观的效益:
从企业来说,解决了吉林云天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化肥、种子生产销售、粮食收储、贸易等方面的问题,从种到收,成为公司的内部运作,减少流通,降低了生产成本。
从农民来说,解决了农民在技术、资金、信息、市场等方面的困难;增加了农民收益。农民收益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地租,二是分红,三是从事其他劳动。村里的目标是:外出务工人员500人,劳务收入预计900万元。发展养殖业,村里根据饲料、饲草丰富的特点,发展小尾寒羊和布尔山羊的养殖,饲养500只年效益可达50万元。
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了土地经营效益,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由于运用了技术集成,增加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使土地、资金、技术、机械、劳动力等农业生产要素得到进一步优化组合,为推进农业机械化,推广应用玉米高光效栽培技术和膜下滴灌等农业适用技术提供了载体。
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云天化农业专业合作社计划在长岭镇北门外村为入社农民建设占地约70公顷的新农村社区。对入社农民原有住房进行评估,按成本价回购社区住宅,多退少补。原有的宅基地统一组织复垦,实现耕地占补平衡。长远规划是要打造畜禽养殖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优质特色农业和生态休闲旅游服务业“四大产业”和建设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畜禽养殖加工园区、现代农业加工园区和观光农业园区“四大园区”,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建设功能配套的农村社区,实施山、水、林、田、路及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在新农村社区建设中,统筹建设相应的公共配套设施,一是建设标准化幼儿园和中小学校,二是建设社区医院,三是建设文化娱乐场馆,四是建设培训就业机构,五是建设敬老院。到2015年,完成首批合作社农民进驻,到2020年,完成长岭镇19个村屯农民入驻。
由一项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带来了生产方式的改变,进而带来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看似偶然,实则必然。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长岭之变”还会在其他市、县发生,形式也许有所不同,但根本一条是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