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丹东大孤山经济区孤山镇庙岭村的一处养鸡场,王秀琴拿着刚刚从鸡舍捡出的鸡蛋说:“同样是养蛋鸡,凭什么咱的鸡蛋能打进北京超市,一个最少卖到2元钱?一会我给你煮几个尝尝,你就知道了。”剥开手中热乎乎的鸡蛋,记者发现它的鸡蛋壳比普通的壳要硬些,蛋清看上去很清亮而且非常有弹性,蛋黄的口感很香。“现在人们都注重健康,市场上笨鸡蛋很受欢迎。我的饲养办法是把山‘搬’到鸡笼里,按照散养鸡吃的饲料进行配方,这样的鸡蛋营养价值和笨鸡蛋相同,市场自然认可。”
王秀琴的蛋鸡饲养秘笈是她20多年养殖经验的沉淀。1988年,19岁的王秀琴在舅舅的担保下从信用社贷到2000元钱。“2000元钱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如果还不上,我就得嫁人。”王秀琴回忆说,她在山脚下给鸡搭了个简易鸡舍,拌鸡食、喂鸡、拾蛋、除粪全靠自己。“等攒够了两小桶鸡蛋,我就用自行车驮着,骑1个半小时的路程,到孤山镇上卖。”第二年,尝到甜头的王秀琴开始扩大规模,养了500只鸡。她一边查阅相关书籍一边拜师求友,并尝试自己配饲料,不久大获成功。“这一年,我赚了1.5万元,成为当地闻名的养鸡姑娘。”
2007年前后,鸡蛋价格走低,多数养鸡户都赔钱,王秀琴也不例外。不服输的她来到沈阳、北京等大城市,专门考察鸡蛋市场。她发现超市里一些鸡蛋采用礼盒包装,价格很贵,销量不错。“当时,每个品牌的鸡蛋我都买回一盒品尝,这些鸡蛋的口感、品质的确与普通鸡蛋不同。”同样是养鸡,为什么人家的鸡蛋没有一点腥味?她四处求教。一位业内人士告诉她,好吃的鸡蛋,与鸡的品种、饲养方式、饲料配方均有关系,给鸡吃营养餐,鸡才会下出好蛋。听了这话,王秀琴如梦初醒。“现在人们都注重健康,喜欢笨鸡蛋。所谓笨鸡蛋,其实是采用散养方式,让鸡在丛林中溜达,吃山上的虫子和草籽,但是这种方式养的笨鸡产蛋率极低,很难满足市场需求。如果把大山‘搬’到鸡笼里,按照散养鸡吃的饲料配方,应该能达到同样的效果。”王秀琴琢磨着自己的发展思路,开始着手自己配料。她将鸡分成10组,每组96只鸡,每两组吃一种饲料。半年后,有3组鸡产的蛋达到大品牌效果。王秀琴将鸡蛋分给亲朋品尝受到好评,又拿到上海专业部门检测,发现其叶酸含量是普通鸡蛋的2至3倍。
“不论是散养还是笼养,关键在于鸡的‘伙食’。”王秀琴领着记者来到鸡的“厨房”,这里有胡萝卜、蚕蛹、玉米,还有益母草、马齿苋、甘草等中草药。“让鸡吃蚕蛹,就相当于吃山上的虫子;吃蔬菜和中药材,相当于吃山上的草籽。”王秀琴说,吃这么丰富“营养餐”的鸡怎么可能不产出高品质的蛋?而且鸡的健康状况也大为改善,能节省不少成本。
现在,王秀琴不仅为鸡蛋注册了商标,还成立了合作社,将技术经验传给更多的养鸡户,带动了近300名农民从事蛋鸡生产。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