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大地,田间地头,到处是秋收劳作的情景。
华灯初上,九台市龙嘉镇红光村的人们,晚饭中品尝着秋收的喜悦。
今年52岁的金永福一边准备晚饭,一边哼着小调,看不出有一点劳累。
要问为什么,这还得从他当上“甩手掌柜”说起。
“以前自己种地的时候,老早就得想买种子和化肥,之后得翻地、种地、伺候地,秋天还得收割,一年到头下来也挺忙乎人的!”说起自己过去种地时,老金很有感慨:“主要就是太牵扯精力了,别人家人口多的,闲着的都出去打工了,而自己在家就得守着这一公顷地,比别人要少挣不少钱。”
记者了解到,红光村是一个朝鲜族村,共有劳动力786人,主导产业为绿色优质水稻和劳务经济。
2009年,根据九台市新农村建设的统筹安排,红光村利用全省全程农机化示范村的政策优势,吸引吉林林江公司投资建设了占地7公顷的红光村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并成立了红光村水稻全程机械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变分散经营为集中经营,使水稻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老金就当起了“甩手掌柜”。
究竟啥是“甩手掌柜”?
老金这么和记者说:“现在自己的地,一年到头,我什么都不用管,只要把地租给合作社,年底直接到公司取钱就可以了。而且我一年的租金肯定比自己种地收入要多。”说起这个,老金兴致很高。
那么,老金的“如意算盘”是如何打的呢?
他笑呵呵地说:“最开始我也出去打工,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挣不了多少钱。后来,索性就到合作社打工,守着家门口,有着老手艺,还不少挣钱!”
听他这么一说,站在一旁的合作社经理马玉坤点了点头说:“这些种地的‘老把式’都是好样的,了解土地的秉性,干活也不偷懒儿。他们不糟蹋地,我们合作社也多给他们点,这叫互利互惠!”
看到老金干活劲劲儿的,记者试探着问:“你这一年到头能挣多少钱呀?”
谈到这个问题,老金脸上洋溢着心满意足的表情,“这一年啥都不用管,1公顷地就能拿到1.5万元。我在这合作社干一年,还能拿到近4万元。你说我这不是掉福堆儿里了吗?这老农民干啥能挣这些钱,哈哈……”
听着老金朴实的话语,旁边的几位和他一样的“甩手掌柜”也都幸福地憨笑起来。
“我们合作社有180公顷的稻田,由于面积大,所以我们早就下手了,9月20日我们就开始收了,预计到10月15日能收完。现在看呐,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我还能多挣点!”老金憧憬着今年的收入。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