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年35岁的彭明娜是头陀镇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她出生在头陀镇断江村一个普通家庭,由于当地盛产柑橘,彭明娜家里也有一片橘地,从小跟着父亲在橘地里“打下手”的彭明娜,在父亲的影响下也爱上了这片橘地。“我爱橘地,爱这片从小长大的地方。”彭明娜说。因为爱,她要把这片橘地建设得更美好。
可是,断江村一直以来都只种植槾橘,于是,彭明娜的父亲彭家英在2004年创立了台州市黄岩永宁果业合作社,目的是要把本地早嫁接在槾橘树上,因为本地早的价格比槾橘高。虽然当时很多百姓对合作社这个形式带着疑惑和顾虑,但还是有100多户加入了合作社。从合作社创立以来,彭明娜就一直跟随着父亲学习柑橘大枝修剪、柑橘高接换种、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并成为父亲的得力助手。几年后,当别人家的槾橘只卖几毛钱一斤的时候,合作社产出的本地早却能卖到2元—5元一斤。“由于槾橘价格低,农民也不愿意买好的农药和化肥来用,导致橘子生长情况不好,且农药残留量大,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彭明娜向记者解释。
自从帮助父亲打理合作社以后,彭明娜虽然对果蔬培育、果树嫁接、果蔬防病虫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小有成绩,但却深感自己现有的知识还远远不够用。“平时,在农业生产方面只要一碰到不懂的地方我就请教当地的老农民,但我不能光用当地的土办法呀。”彭明娜说。于是她就到台州电大,就园艺技术进行了两年半的“深造”。“学无止境。”彭明娜如是说。
2006年,彭明娜和父亲打造的柑橘品牌“永元”被认定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当记者问到她是用什么方法打造出无公害农产品时,彭明娜说,柑橘主要的病虫害都源于一个字“脏”,地里越脏,虫子就越多。而现在,她们柑橘地周围的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善,病虫害自然比以前少多了。“当然还是不可避免的有一些病虫害,我们就采用‘手抓’的方式。”彭明娜笑着说。
现在的合作社已经有了12200多亩的柑橘地,为当地100多户合作社成员创造了不小的效益。“当年父亲就秉着‘心系大众共发展,以身作则献社会’的理念创立了合作社,如今,我更是要带动全村群众过上共同富裕的生活。”彭明娜告诉记者。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