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村社风采
杏花岭区因地制宜改善村民居住环境
时间:2013-11-18 00:23:15来源:作者:柯静

让荒地成活 由揪心到揽秀

在杏花岭区最南端的大窑头村,乡亲们近日陆续喜迁新居。村民给新小区取名揽秀家园,79岁的杨志新老汉对此名字有这样的解释:住在这里越来越舒服,俺们要把东山的秀美紧紧揽在身边。

杏花岭区国土面积为170.2平方公里,总人口64.8万,其中3万农村居民大多居住在东山过境高速公路以东的106平方公里区域内。结合东山生态修复,该区从造林绿化入手改善乡村人居环境。2010年以来,杏花岭区共投入6亿元,在东山新造林6.23万亩,提档绿化3万亩。仅新栽植的树木一项,3万农村居民人均200株。东山生态修复已延伸至村落,现已建成10个园林化生态示范村。在长沟村、河里头村、东沟村等示范村,绿化不留空挡且标准高,如国槐胸径在8厘米以上,油松高在2.5米以上。树种搭配合理,有华山松、白皮松、银杏等。杨志新说,过去村里有煤矿、耐火材料厂、白灰场、石料场,山上变成了癞子脑壳,叫人看着揪心。如今,房前屋后绿了,出村就是景区,白灰面面变成了绿叶片片。

东山生态修复催生了现代农业,沿东山过境高速公路一线,杏花岭区已建成小返后沟苗木培育基地、长沟高档盆花培育基地、杨家峪花卉交易基地和淖马种苗研发基地,由研发而培育而销售,形成一条完整的美丽产业链,带动农民进一步增收。

4年间,杏花岭区新修东山生态旅游公路和农业产业基地配套公路34.52公里,把各村连成一线,方便了村民出行和农产品销售,而且将村民聚居地和撂荒的坡地联接起来。区政府出资为村民栽种了山楂树、杏树、枣树,荒坡地变成了村民眼里的活地,仅大窑头村就盘活3000亩荒坡地。

在尽力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同时,杏花岭区变重房屋建设为重规划引导,集约利用土地。大窑头村按规划建成揽秀家园小区,不仅彻底改善了居住条件,而且腾出近200亩地。大窑头村与杨家峪村、淖马村、小窑头村正在联手进行规划,凭借东山的秀丽景区发展旅游产业。随着东山生态环境的改善,区域内各村庄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长沟村自筹资金建成污水处理厂,全村的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已全部用于灌溉。

(樊洪、 李杰华、彭姝萍)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