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朱美香 报道)杨顺义,36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一五O团八连的一名女职工,在连队大多数眼中她是一个异类,却又让人佩服,采访中对她的评价,听到最多的就是“敢想敢干”。她从散养大红公鸡、种植紫山药和三七药材开始,梦想建设一个健康、有机、生态的小型农场。
11月16日,再次来到杨顺义养鸡场,见到她,还是短发、男装夹克、牛仔裤、运动鞋,如同这身打扮,干起活来男人般利落。就是这样的一位团场女人,她的梦想是要建设一座健康有机农场,而最开始因为要赚钱,杨顺义歪打正着。
2012年,她在自家荒废的牛圈里散养了1千只大红公鸡,纯收入2万元;当初要饲养大公鸡,源自牛圈里的“不速之客”。
杨顺义介绍说,“在以前我们养牛的时候,对门的他们家鸡会经常跑到我们圈里来,它就会在牛圈里刨牛粪呀,然后我观察到有很多的虫子,然后那个鸡长的非常漂亮,毛色也很光亮,而且我们也吃了以后,口感和肉鸡区别很大,确实很香。”
跑到牛圈里吃虫子的鸡,让杨顺义萌发了散养土鸡的决心;一千只大红公鸡散养在牛圈里不到一个月,牛圈里的虫子就被吃了个精光。如何能让自家的鸡一直都有健康美味的虫子享用,杨顺义找到了一种能迅速生出虫子来的益生菌。
经过自己的精心管理,当年中秋期间,杨顺义饲养的大红公鸡就销售一空。杨顺义介绍说,在牛圈里养土鸡获得了成功,是她梦的开始;消费者认可土鸡健康,让杨顺义有了信心。今年,在这个独特的养鸡场里,杨顺义不仅专门砌设了发酵池,还开出了一块玉米地种上了玉米,供土鸡啄食和纳凉;品质有保障,回头客也比较多,杨顺义饲养的大公鸡在双节期间达到了销售高峰。
杨顺义给自己算了一笔账:“大概粗略算了一下,收入将近有3万块钱吧,这也在我的意料之中,这个效益比去年要好的多。”
随着驼铃梦坡景区的带动,前来一五O团观光休闲的游客越来越多,也挑动了团场职工发展多元增收的思维,杨顺义在牛圈饲养土鸡成功的事迹一经播出,很多连队职工找到她,希望一块干。
一五O团八连职工韩大毛说 ,养鸡要必须要形成规模,有一定的圈舍,一个圈能养上2万只鸡,你才能见到效益,你要养少了,几百只鸡效益也不行。
杨顺义说:“也有很多人想跟着我一起养嘛。现在团里面不都在搞合作社嘛,就希望我来牵头,然后跟着我一起,就是说最好能够成立一个合作社。”
对于成立合作社,杨顺义说她并没有这方面的精力;因为始终相信养殖业会给自己带来保障,在大公鸡销售期过后的杨顺义,正在谋划另一项健康养殖产业,利用废弃的牛圈饲养育肥羊。正是看中了目前羊肉价格居高不下的优势和前景,这几天,请的工人正在对牛圈进行维修,杨顺义准备在冬天饲养育肥羊实现增收。
韩大毛很支持她,“这个育肥羊也可以,效益一只羊随便挣上几百块钱,效益也是挺可观的,就是她还有这个场地对吧?嗯,她有这个圈舍,现成的圈舍,应该是她有这个地理条件。”
杨顺义打算进上两百只小公羊育肥,明天春天打算再多喂一点,把这个圈舍充分地利用起来。利用已经废旧的牛圈发展土鸡、育肥羊等特色养殖业,杨顺义选择了一条能快速发家致富的道路。然而就在去年父亲患癌突然离世,使她格外关注健康、关注所有抗癌的事物,也正是如此,她梦想中的健康有机路也越来越清晰。一条新闻,让她改变了她原本走养殖致富的想法,也让俗称为“紫人参”的紫山药和药材三七在一五O团八连荒地上开花结果。
杨顺义:“去年有一个新闻是,是我们石河子有一家种了,他只种了几亩地,当时就有点好奇吧,紫山药,因为这个名字有点特别。”
据本草纲目药书的记载,紫山药有着很高的药用价值,既是餐桌佳肴,又是保健药材,是不可多得的高级食补品,现已列入《抗癌中草药大辞典》。
站在山药地里,杨顺义说:“我就是这么想的,既然它对身体有这么多的好处,而且新疆也没有,就想把它引进来,让更多的人品尝,因为它的种植面积都很小,在全国来说都很小,在内地的价格一直都非常的高,所以我觉得这个市场应该很不错。”
靠着这股韧劲和坚持,没有承包土地的她,从连队转租了20亩荒地种起了紫山药、套种了三七,但当初却遭到亲戚朋友们的反对和笑话。在聊天中,杨顺义说起了发生在春天播种的事情,“春天来种的时候有几个老阿姨,就在(担心)说,哎呀到时候如果亏了是不是都付不起工钱呀,这个东西假如卖不掉是不是会用这个产品来抵消呀,不要让我们一人拿两袋子紫山药走就完蛋了。”
面对不理解和不支持,杨顺义坚持从内地引进了种子,现在,架起的紫山药藤条生动茂盛,长势良好,套种的三七郁郁葱葱,悠悠药香沁人心脾。第一年种植紫山药,杨顺义就采用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山药种植技术---卧槽横栽;相比传统的山药种植技术,采用卧槽,可解决收获期消耗大量劳动力的问题。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会引起很多关注。杨顺义头一年种植紫山药,也在连队引起了反响,很多人一直翘首企盼,都希望杨顺义能够种植成功,为增加土地亩效益找到一条新路。
一五O团八连承包户席建军说,“她这个没有种成功的话,我就没兴趣,所以现在观望。这个东西我们这个地方没种过,也没见过,关键就是亲眼见、亲眼看人家咋管理,我们就是第一次来这个地方也不知道 ,咋管理,技术方面达不到。”
韩大毛说:她弄的那个山药种子,我说你先种,如果是看着效益好,明年我也种上20亩地的,就看看今年效益好不好,春节的时候算那个效益是可以的,要按那个算一亩地挣个万把块钱是随便的。
由于前期种植较晚,现在的紫山药还不到成熟采摘期,而兼具药食两用的三七却让杨顺义大感意外。
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三七为“金不换”;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扬名中外的中成药“云南白药”和“片仔黄”,即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
第一年种植三七,对杨顺义来说是挑战也带来了惊喜,现在的三七结果还不错,杨顺义也在考虑它的市场售价。可以收获三七对杨顺义来说,可喜;而让她倍感遗憾的是,内地人爱吃的三七嫩芽,以每公斤30元的价格出售仍供不应求;但在团场,却鲜少有团场的消费者来品尝。
由于自身资金有限加上很多事情都需要亲力亲为,第一年种植紫山药和三七可能并不能产生理想的经济效益,但这让杨顺义收获了在健康有机产业上难得的经验,而在这条道路上,她认为最大的障碍却是自己,能力有限,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
杨顺义说:“我希望的是搞成一个有机的生态农场,健康产业,就是生产出来的东西是真正的有机的,要通过认证的,是名副其实的。我对将来很有信心,我很明确地知道!”
在她坚定的眼神中,我们仿佛能够看到:在一个绿树成荫的农场,大红公鸡昂头鸣叫欢跃,羊圈里羊羔在悠闲吃食,在爬满三七藤条的支架边,采摘三七芽尖的人儿忙碌不已,而一个个经过认证的紫山药走进了团场的千家万户……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