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村社风采
农村残疾人创办合作社“造血”致富
时间:2013-12-03 00:14:05来源:作者:张海

  

  新华网沈阳12月1日电(姜兆臣、彭卓)国际残疾人日前夕,记者来到辽宁省新民市实地探访残疾农民互助合作社。记者在合作社看到,那些曾经是家人亲友“累赘”的残疾农民,如今已科技脱贫、互助致富,快乐地自立生活,帮扶他人。

  合作社社长赵福义,是新民县周坨子镇大坨子村的一名普通农民。49岁的他因小儿麻痹不幸四级肢残。“我觉得对于残疾农民来说,向土地要钱才是正道。所以我在政府的帮助下,联合周围的残疾人,成立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根据农业专家建议,合作社成员集体选种育苗,相互帮扶种植,集体收割售卖,最后按比例分红。赵福义告诉记者,周围5个村的60多个大棚,都属于残疾人合作社。“政府让我免费在农村残疾人培训基地学习,教我现代农业科技方法。现在我们大棚里的科技农作物,不仅利润高于过去的大田作物,还成功打入一家大型超市的13家分店。”

  沈阳市残疾人联合会教育就业处处长翟铁军表示,目前沈阳周边的农村地区有13.28万名残疾人,具有劳动能力的有7.5万人,占到一半以上。“如何将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调动起来,从"输血"转为具有"造血"功能,并带动周围人共同致富,是目前残疾人工作的重点之一。而提供科技帮扶培训,鼓励残疾人农村合作社的成立和运转,就是有效手段之一。”

  目前,赵福义的合作社里有64名残疾同胞。46岁的合作社成员卢宝民是三级肢体残疾,5年前截去左腿。“过去自己卖菜量少,总被小贩压价,日子过得很紧巴。现在合作社与厂家对接直销,不仅省事,卖价还比过去高。去年我比过去多挣了一倍多的钱,把外债还清了,老婆孩子都跟着高兴,直夸我能干。”

  这样的农村合作社在沈阳周边地区共有14个,已吸纳130余名农村残疾人加入其中。“这些合作社将过去的散户种植联合管理销售,目前已为大学城等多家机构定点供应蔬菜瓜果。”翟铁军说。

  “过去忙大田,身上全是摔伤。现在种大棚,风吹不着雨淋不着,赚得还比过去多。”看着大棚里的农作物,卢宝民背过身擦了擦眼角:“我感到很幸福,很知足。”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