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民日报 》( 2013年12月02日 01 版)
本报记者 阎红玉
11月27日,记者走进了位于吉林省永吉县万昌镇东莲花村的吉林省新思路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57岁的成员张长有告诉记者:“我今年每公顷水稻比去年多收入6000块钱。今年合作社把我们成员的稻田改为有机水稻认领种植田,这一项合作社就多给我4000块钱,在水稻销售上,每公顷水稻又多给了我2000块钱,现在我们成员的收入年年在增加。”
新思路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佟占辉告诉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合作社的经营思路在创新中实行了跨越转变。在种植经营上,2013年合作社拿出800亩水稻田用作消费者认领田,种植无公害、纯绿色有机水稻,以亩为单元,消费者可认领多亩,这样能保证消费者吃得健康、放心,消费者通过电脑和手机可以远程随时监管水稻长势。同样种植一亩水稻,有机大米的价格是普通大米的四五倍,这样一来,合作社的成员收入在增加,合作社的收入也在增加,消费者也如愿的吃到了安全、有机、可口的大米,实现了成员、合作社、消费者“三赢”,也达到了合作社“强自己,富周边,成员的收入年年增”的宗旨。在增加经济收入上,合作社以乡村游为突破口,今年合作社所在地的乡村公路已经修通,合作社已经建好了乡村游文化大院,推出了农家住一夜,零距离体验农村农民生活和一年四季体验农时的旅游项目,根据测算,这个项目每年能为合作社驻地200多户农民每户增加收入3000多元。
新思路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4月,入社成员现已达到700多户,这些成员覆盖全镇,合作社目前流转稻田达到2300多亩,年产水稻1.5万吨左右。合作社向成员无偿提供秧苗,并提供插秧机帮助成员插秧,在秋收期间,合作社随时为成员提供收割机,在水稻收购上,合作社以每市斤高于市场价3分钱的价格回收成员的水稻,这种还利于成员的做法,使入社成员迅速富裕了起来。合作社还建立了自己的绿色生产培训基地,定期给成员讲课培训。同时,合作社建立了自己稻米加工厂、水稻育秧棚,把育秧、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解决了项目分散,管理难的问题。
谈到下一步的打算时,佟占辉告诉记者:“2014年,合作社有机水稻认领面积达到1200亩,远期目标是1万亩,乡村游每年接待5万人,惠及周边农户500户。现在,合作社已经与北华大学联合研制出了酸、甜、苦、辣、咸等口味的产品,酸是米醋,甜是葡萄酒,苦是果酒,辣是白酒,咸是长白山山野菜腌制的小咸菜。这些产品生产销售后又会解决100多名成员就近就地工作。”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