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东亮,男,现年42岁,家庭人口3人、劳动力2人家住古县旧县镇旧县村,于2012年在永乐乡尧峪村承包土地100余亩,主要建设“生贵式”大棚蔬菜。自种植蔬菜以来他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学习,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掌握了适合当地的种植技术和市场信息,成为了古县“生贵式”大棚蔬菜的种植大户。
邢东亮在种植蔬菜的发展过程中,曾经也走了许多曲折的路。2010年古县农业调产过程中,选定了“生贵式”大棚蔬菜,由于投入成本低,当年就可收回成本,经过县农委和有志向的种植户多次考察选定了该项目。尧峪村自然气候和地理条件较适宜发展“生贵式”大棚蔬菜,在2010年初在县农委和当地乡党委、政府的扶持下建起了14座大棚,当年蔬菜大棚收入达到了预期。2011年在原来的基础上农户自发新增1棚,但由于当年受种植技术和市场因素影响,大棚收入没有达到预期,导致大部分农户都想放弃。面对这种情况,邢东亮站了出来,他首先把不干的大棚全部承包过来,在此基础上扩大种植规模,承包了100亩地,建设“生贵式”大棚50棚。
2012年邢东亮开始种植蔬菜,由于前期投入大,没有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导致产量不高,并且掌握不到市场行情,收入很低。一年下来,不仅成本没收回,而且欠了贷款。家人都劝他放弃这个血本无归、几乎导致他倾家荡产的种植行业。但他自己坚持,一面劝家里人要有耐心,一面自己多方学习,一面请教蔬菜专家。2013年古县农委实施全国农技推广补助项目,选择定了邢东亮的蔬菜种植合作社为科技示范培训基地,农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仅对他的合作社进行了4万余元的物化补贴,还聘请了蔬菜种植技术人员定期为他的合作社进行技术指导,在多方面的努力下,终于在种植蔬菜方面有了起色。不仅在种植技术上有了大的进步,在蔬菜的产量上也比去年大都提高,2013年全年仅青椒收收入达到25万元以上。
邢东亮在蔬菜种植过程中克服了种种困难并从中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使他明白了规模化种植的好处和市场信息的重要,在技术上要不断学习,还利用农闲时间向周围的村民传授自己种菜的技术,带动了周围蔬菜种植户的种菜积极性,增加了种菜农户的收入,受到了镇、村的好评。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