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村社风采
合作社理事长李凤玉:“当了40多年农民,现在的滋味最好”
时间:2013-12-18 01:09:48来源:作者:方同

  

  新华网哈尔滨12月11日电(记者惠小勇、梁冬)初冬时节,记者来到位于黑龙江松嫩平原腹地的河南乡仁发村,走进仁发现代农业农机合作社新建的马铃薯储备库,但见这个半地穴式的大库高大宽敞,大货车开进开出,四五十位农民正在忙着装运土豆。

  村党支部书记兼仁发合作社理事长李凤玉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咱们合作社共种植了43400亩马铃薯、3700亩玉米和3000亩大豆,除去已订单出售的粮食,剩余的按眼下市价折算,合作社少说也能赚上5000万元!”

  “5000万元?乖乖!是真的吗?”听到记者疑惑地发问,58岁的李风玉咧开嘴开心地笑了。

  3年前,李凤玉可笑不出来。那时合作社是新生事物,农民担心收益少,不愿带地入社。合作社租种的地都“插花”连不成片,大马力农机用不上,收益远低于预期,部分成员开始张罗着退社。李凤玉和第一批入社的7户成员共同协商,重新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制订了优惠政策:入社农民每亩地保底收入350元、秋后按收成分红、国家补贴农机资金所产生的盈余也平均分给成员。李凤玉还拿起算盘,走村串户甚至跑到外出打工农民所在的城市给大伙儿算账。

  账算明白了,农民心里托了底,带地入社户逐年增加,大马力机械终于释放出了威力,农业技术指导也有了用武之地,再加上精心管理,入社土地亩均分红700多元,比不入社农民的亩均收入高出2.5倍多,每户平均拿到红利2.4万元。到2013年初,这个村全部农户加上临近3个村子共2634户农民入社,入社土地达到5万多亩。

  今年,黑龙江省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水,仁发合作社也有800亩地受了灾。“这800亩受灾土地仅是今年入社的51000亩土地的百分之一点五,由于统一规模经营,加上全社土地都保了农业险,这点灾对咱农民收入影响不大。”坐在东北农村的热炕头上,当了一辈子农民的李凤玉似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说起话来底气十足。

  他告诉记者,今年仁发合作社毛收入上亿元,纯盈余5200万元。入社农民自愿取消保底收入,大伙真正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年底分红可再上新台阶,从土地里解放出来的农民在合作社或进城打工,每年又有3万多元的收入。

  谈起合作社的风险应对,李凤玉胸有成竹地说,合作社现在全部土地上了农业保险(放心保);县里推行了农技人员包保制,把土地增收与农机人员收入挂了钩,科技人员像种自个儿家地一样严格指导科学种地;在政府扶持下,合作社70%的土地上了喷灌设备;在县政府监管下,以土地经营权的收益权作担保,合作社的贷款渠道畅通了;合作社的公积金积累越来越多;县里还在冬闲时候开展了上门劳动力培训……这些,都给合作社经营上了一道道“保险闸”。

  令李凤玉更加兴奋的是,今年仁发合作社投资建起一个粮食烘干塔、一个种薯厂,还引进河北乐亭一家企业来村兴办甜玉米加工厂,合作社的产业链越拉越长,致富的潜力越挖越深。“我当了40多年农民,经历了合作化、大包干几个时期,要说当农民的滋味,真是现在最好!”李凤玉再次咧嘴笑了。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