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社土地收益4万左右,自己外出打工挣1万多,等于合作社给开了两份钱!”随着春节前分红大会一天天临近,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山县河南乡仁和村农民刘友开始这样盘算。漫天白雪映衬下,他身后“仁发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牌子熠熠生辉。
52岁的刘友算是仁发农业合作社的新成员。他自认农活在行,前几年看不起村支书李凤玉带领几个种田大户搞起的合作社,不愿意把自己的土地交给合作社种,对入社动员不屑一顾。但年年种地,眼见着自己这边是小四轮子打不过合作社大马力灭茬和播种设备,产量上更是几倍的差距,自己每亩收入不到200元,算算种子、化肥等投入常常是搭上人工一年白干,而合作社那边,集体采购使亩投入减少了,一次性售出又让卖粮收入增加了,再把出去打工挣的算上,里外里还真差了不少钱呐!
2012年,刘友把名下45亩土地全部入社,交给合作社打理、经营。然后,他放心地去大连建筑工地打工,每月收入2000多元。去年刚入社,打工也是“半路出家”,今年才是刘友完全的“财年”——合作社每亩地保守收入800元,45亩地就将近4万元,加上夏秋季打工挣1万多,今年真金白银至少5万到手。“这样干,三年就能给儿子盖个楼娶媳妇!”在合作社办公室里,刘友说起生活的奔头一脸笑意。
和刘友一样,同村49岁的王修权也是这两年以18亩多土地入社,今年分红估计在1万5。三口人,夫妻都能出去打工,孩子刚刚大学毕业,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联合整地机、收割机、脱粒机,合作社农机设备就有110多台套,个人没有这个实力,还是组织起来好”,头发、胡子略白的王修权说:“土地有收益,出去打工又挣钱,两份钱的感觉真好,天津、丹东都去过了,还当旅游了呢!”
和刘友、王修权一样,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合作社申请表上郑重写下自己的名字。党总支书记卢玉文介绍,仁发合作社2000成员只有30多人种地,今年优质土豆就产了将近4万吨,毛收入估计超过8000万元。使更多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合作社担保介绍1700多人次外出打工,多的能挣到5万元。“由于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高,抗风险能力强,最主要是农民增收见实的,成员年底能拿到真金白银,买房买车买家电,合作社现在是地地道道的香饽饽,附近村的农民都要求入社呢!”
在合作社董事长李凤玉办公桌上,一个旧水杯里塞满了农业技术人员的多张名片,台历上记满了联系销售的各种电话。“今年成员收入好也是个压力,明年再上台阶得付出更大努力喽!”卢玉文说。
而像仁发这样的各类合作社,在鹤乡齐齐哈尔已经达到7600多个。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