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在隰县城南乡德虎塬的果园里,客商正忙着装箱调运,一旁的田月明喜不自禁,80亩果园的产量有7.5万公斤,差不多收入80万元。像田月明一样,栽植玉露香梨年收入几十万元、乃至上百万元的梨果大户在隰县随处可遇。
隰县地处吕梁山南部,海拔高、光照足、昼夜温差大,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且无工业污染,是农业部确定的水果优势产业区。
近年来,隰县把发展优质品种玉露香梨确定为主导产业,通过长抓四配套,短抓六环节,促使梨产业提档升级,玉露香梨种植面积由2008年不足2000亩,发展到现在的15万亩。
为做大、做强、做优梨果经济,隰县打出产业化开发、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品牌化营销的组合拳。该县成立了梨果产业指挥部,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抓;将县果业中心更名为县梨果生产管理局,各乡镇成立梨果推管站,充实了40多名技术骨干。农民还自发成立梨果小蒜协会,抱团闯市场。
为推动梨果发展攻坚,隰县今年举全县之力突破瓶颈,攻梨果规模之坚、精品之坚、高端市场之坚、林下经济之坚、土地流转之坚和科技人才之坚,还选派12名乡镇副职干部和果业技术人员赴陕西洛川挂职学习,借力发展,一心一意把梨果产业做成富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品牌产业。
好品质、好管理,加上大力推介,自然带来好收益,隰县梨农收入大大增加。玉露香梨价格自2010年以来逐步走高,农民收入倍增。以竹干村张宝平为例,种一亩玉露香梨2011年收入2.1万元,2012年收入3万元,今年收入5.2万元。据不完全统计,该县户均收入30万元以上的梨农有20余户,10万元以上的有1200余户,普遍收入都在5万元-8万元。
在销售上,隰县梨果近几年迅速开疆拓土,市场从最初的省内各地,已辐射到北京、上海等地,有客商正在办理出口美国、韩国的手续,营销模式也从小商小贩发展到大公司大客商的批量购销。
除了卖梨,隰县围绕玉露香梨产业进行深度开发。该县已成功举办四届梨花节,林下生态循环种养模式也在推广中。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