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村社风采
应县:农业大县的小康之路
时间:2014-12-02 00:29:40来源:作者:方同

就在全国人民热议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刻,应县大地却到处洋溢着干事创业的火热气息:温室大棚建设正酣、标准厂房拔地而起、园区道路不断延伸这个因拥有释迦木塔而闻名的农业大县,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上,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应县是个典型的传统农业大县,也是朔州市唯一的无煤县。全县33万人,农业人口达27万,80万亩耕地。长期以来,该县农业发展缓慢,工业基础薄弱,财政增收困难,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发展,也影响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应县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实际,着眼长远发展,紧紧抓住全省综改试验区建设和朔州市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建设的战略机遇,以打造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市新能源产业领先区、文化旅游核心区为目标,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大力实施园区承载项目带动战略,铺开了总投资480多亿元的95项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积极推动转型跨越,不断扩大经济总量,走出了一条农业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富农强县之路。

园区承载,启动新型工业加速引擎

应县经济发展落后,落后在工业上;经济总量小,小在工业上。为此,县委、县政府把工业强县作为最核心的发展战略,依托今年规划建设的朔州新型产业科技创新园,充分发挥拥有20万亩盐碱地的资源优势,致力招商引资,狠抓项目建设,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朔州新型产业科技创新园,是省科技厅、发改委、转型综改办确定的省级科技创新园,也是全省转型综改一市两园和朔州市八大工业园区之一,更是应县推进工业新型化的总引擎。以园区为载体,应县形成了新能源、农副产品加工、高档陶瓷、新型化工建材、装备制造业五大产业板块。在推进原有33个规模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太阳能单晶硅、福润生物质能发电、黄芪养生酒、高档陶瓷、新型复合材料、汽车产业园总投资270多亿元的27个新型工业项目纷纷落户园区,扎实推进,另外,还有以太阳能光伏、风能为主的8个新能源项目顺利跟进,全部建成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80多亿元,实现利税31亿元。

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断凸显,产业聚集效应进一步显现。

应县县委书记兰成国说:工业园区,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平台。新型产业科技创新园落户应县,为我们推进工业新型化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代农业,破解广大农民增收难题

农业,在计划经济年代曾经是应县的优势,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昔日的优势日渐式微,农民增收乏力,农村经济徘徊。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破解农民增收难题。为此,应县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抓手,以园区建设为引领,积极构建南菜北牧两大特色农业板块,大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围绕一村一品,发展蔬菜、甜菜、玉米、奶牛、肉羊、林果专业村172个;先后有青椒、架豆、胡萝卜等9个菜种获得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应县紫皮大蒜获准中国地理标志使用权,农副产品商标注册30多件;培育壮大龙头企业5个,兴建蔬菜脱水厂30多个,全县50%的蔬菜实现就地增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74个,资金总额3.7亿元。

围绕设施农业建设,在南部蔬菜板块,努力打造南河种5万亩现代农业园区,在推进50个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的基础上,今年引资3.7亿元新建了天禧、生民、中兴三大项目,并完成了万亩设施农业建设工程,最近,正积极争取建设5000个日光节能温室现代农业项目,打造华联超市蔬菜基地;在北部畜牧板块,积极打造总投资2亿元、占地1万亩的应县现代养殖示范园区,已落地项目15个。

在两大园区带动下,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1万亩,设施蔬菜达到1万多亩,蔬菜产业收入突破15亿元;各类养殖小区发展到86个,奶牛、肉羊饲养量分别达到4万头和70万只,畜牧业产值达到7.13亿元。

县长边润文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在农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成为破解应县农民增收难题的一把&lsquo金钥匙。

木塔申遗,举起文化旅游产业龙头

在11月17日召开的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议上,国家文物局公布了更新后的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我省有4处文物保护单位入选,应县木塔位列其中。

这一消息振奋着应县人民的心,木塔申遗的梦想,逐渐从模糊变得清晰。

今年以来,应县以木塔申遗为龙头,强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同步开展了遗址考古挖掘、遗址公园设计和木塔周边环境整治;大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建设,重点建设总投资60多亿元的释迦文化产业园、动漫博览园、工艺美术城三大项目;围绕要素配置和功能配套,大力发展商贸物流,开工建设了总投资17.7亿元的金亿建材装饰城、天津港散货物流园、华联物流中心三大项目;同时,积极推进投资3.5亿元的两个四星级宾馆建设和一个仿古木制工艺品生产线项目。

在木塔申遗的引领下,应县的文化旅游产业破题发展,蒸蒸日上,成为推动转型跨越发展一个有力的突破点和支撑点,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全新活力。

民生改善,奏响小康建设和谐乐章

总有一种温暖,给人以力量;总有一种力量,让人感知幸福。在应县,县委、县政府的民生情怀就是这力量之源。

应县始终把民生问题作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以来,大力实施总投资60亿元,以道路、公园、供热、供水、亮化、住房保障为主的民生工程,努力提高民生福祉。

病有所医。总投资上亿元的县医院迁建工程即将完工,努力打造二级甲等医院;大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90%以上,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以上。

学有所教。不断加强教育基础设施投入,推进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今年高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全县二本以上达线人数942人,比去年增加134人。

住有所居。投资25.4亿元,实施了占地1200亩、总建筑面积133.4万平方米的9项住房保障工程;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工程1414户。

行有坦途。投资5.37亿多元,完成七条城市主干道升级改造工程,完成1456公里的农村街巷硬化工程。

城乡有绿。整合各类林业项目资金1.45亿元,完成了10大生态林业建设工程。

娱有所乐。近年先后投资4500多万元,建成了县文化馆、图书馆以及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文体广场等文化基础设施,为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创造了良好条件。

兰成国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县来说,必须付出更多艰辛,用更多拼劲,才能迎头赶上,但是,我们有信心也有勇气完成使命,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懈奋斗。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