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村社风采
大同县南米窑村越移越“亮堂”
时间:2014-12-12 00:29:31来源:作者:刘毅

从山窝里迁到山脚下 从山脚下迁到大路旁

大同县吉家庄乡南米窑村移民新村快竣工了。自从修建移民村以来,去看新房就成为南米窑人生活中的一大乐事。连村里80岁的杨秀英老人也踮着小脚,一趟趟往工地跑。村民们说,要不是国家的好政策,怕一辈子也住不上大瓦房。

南米窑人对移民并不陌生。1972年,南米窑还叫米家窑,在南山上更为偏远的山窝里,因为地质条件和居住条件差,国家在山下划出土地供移民建新村。那时的移民全靠自力更生,村民从生产队出工回来,再一块块打土坯、碹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批房子日渐老化。去年大同县遭遇连阴雨,土窑房里群众的安全受到威胁。县委、县政府一边救灾一边申报移民项目,南米窑村成为第一批受益的村子。在确定搬迁后,县委书记、县长逐村调研,征求群众意见、查看选址。最终决定将移民新村建在公路边,为整村产业脱贫打基础,计划将来引导发展青椒等露地菜,让村民移得下、住得好、能增收。在实施过程中,将住建部门的农村抗震房改建、林业部门的生态移民搬迁、扶贫办的扶贫移民搬迁资金整合使用,一改过去移民房的小窑房,为村民盖起了抗震强的水泥现浇的大瓦房。

南米窑移民新村的新房入深7.2米,宽3.5米,圈梁、地梁、结构柱和房顶都是用水泥现浇的,窗户是中空玻璃,所有村民都感到惊喜。施工队把这个工程当作公益事业、良心工程来做,坚持社会效益第一,自觉接受村民的监督,在建房细节上还充分征求村民意见,炕盘多大,锅台怎么弄,大门留多宽才能进拖拉机,以最大限度地方便移民的生产和生活。村民纷纷感慨说,国家发展了首先想到照顾咱们农民,第一次移民靠自力更生干劲足;第二次移民一靠党的政策,二靠干部作风,群众路线走得好,干部们真心为群众办事。新瓦房有多亮堂,俺们的心就有多亮堂。

据了解,2014年大同县共投入资金6600万元,对1000户农村危房、危窑进行了抗震改建。明年抗震改建的5000户申请也已经上报,预计到2017年,大同县可以全部消除12600户的农村危房、危窑。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