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晋南盆地汾水河畔的洪洞县东孔村,一没有矿产资源,二不靠近城区的,是一个普通的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纯农业村。近年来,该村农村经济发展异常活跃,村民增收日益见长,民风淳朴,民心向上,邻里和睦,敬老爱幼,成为远近闻名的和谐村、文明村。
东孔村全村1030口人,人均耕地一亩,每年小麦、玉米两茬收成,没有一分地撂荒。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新农村建设的号角吹响以来,东孔村人不等不靠,在侍弄农业耕作的同时,还先后涌现出了农科站、化肥供应站、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蔬菜专业合作社、电力承装公司、沙发厂、运输队、烧鸡加工厂、安顺禽兽收购站、木材加工厂等十余个农村经济实体,各经济实体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吸纳本村及周边村的劳动力务工,带动相关产业链,为村民开辟了一条稳定的增收途径。
洪洞人的性格就是敢作敢为,永不服输,在我们东孔村人身上你可以看到这种精神的注释在东孔村采访,说起该村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村委主任孔志刚快人快语。
生产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东孔村在创办实体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传统文化教育和村民福利一样也没有落下。
在东孔村走访,笔者了解到,2007年建立的村农家书屋图书达8000余册,种养加、医疗、保健、法律法规等书籍成为全村明义晓理、科学致富奔小康的源泉。党员干部活动中心、文化大院、远程电教室等成为村民遵纪守法、知识吐故纳新的园地。村舞蹈健身队,由最初的三四个人发展到目前较成规模的六七十人;村里每年请蒲剧团唱三天大戏;老党员、老支书孔繁荣连续10余年自费资助贫困大学生,名声远播备受赞誉。今年,村委会为全村村民代交了农村合作医疗费。同时,该村规定:60岁以上老人享受免费理发,每人每年600元的最低保障金;春节每人5公斤鸡蛋1袋大米。为进一步改变传统的焚烧秸秆陋习,今年秋收时,村里还给村民配发秸秆生物腐熟剂,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新技术。
村容整洁就是要改善农民生存状态,为村庄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2012年,全省启动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以来,东孔村支、村两委班子与时俱进,着力对全村农业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进行了改进,班子成员分工实施,对全村两条主街道和六街十六巷进行了高标准亮化,方便了村民生活,照亮了全村精气神;为全村所有水浇地打防渗渠8000余米,铺平田间路2000余米,为村民农业生产节水节支,增产增收提供了保障;投资24万元,为全村修下水道排水渠2000余米,为270余户安装排水管道,改善村里脏乱差的状况;投资10余万元,在村道路两旁栽植柳树700余株。
东孔村的新农村建设尽管大踏步地向前,但该村的两委班子成员并未沾沾自喜。村支部书记李爱军说: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达到那二十字方针,最重要的是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这也是村民所企盼的。村民企盼的就是我们该干的。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