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村社风采
创新小额信贷模式 破解农民贷款难题
时间:2014-12-26 00:28:27来源:作者:刘毅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发展农村小额信贷,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近3年来,海南省农村信用社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借鉴国外经验,创新具有海南特色的小额信贷模式,有效破解了农民贷款难题,探索出了一条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新路。

  转变观念

  小额信贷并不小。小额信贷单笔只有2万—5万元,金额很小,但它对农民脱贫致富的作用很大,很多农民就是通过一笔笔小额贷款摆脱贫困的,有的还走上了致富路。同时,小额信贷从单户来看金额小,但从千家万户总量上看并不小。

  农民贷款可以不难。小额信贷无需抵押、方便灵活、适应性强,是解决农民资金需求的有效手段。但如果农民获取贷款的时间过长、手续过多、成本过高,就会造成农民贷款难问题。只要金融机构提高服务效率,简化服务流程,优化服务定价,改善服务环境,方便农民贷款,农民贷款就不难。

  农民是讲诚信的。过去有的农民不讲诚信,主要是由于贷款手续繁琐以及贷款过程中工作人员吃、拿、卡、要造成的。实际上,农民是纯朴的,也是讲诚信的。只要金融机构做到快捷办贷、廉洁放贷,农民就会真心回报。近3年来,海南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还款率都在98%以上。

  创新机制

  创新风险防控机制。实现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风险防控机制。首先,防范农户道德风险。由农民自愿组成5户联保小组,在接受金融机构信贷员5—7天培训后,不需审批,直接发放小额信贷。通过农户联保,把信用记录差的人自动排除在外,就会大大降低信贷风险。其次,防范金融机构操作风险。自上而下建立小额信贷专门机构、配备专业人员,完善小额信贷的制度和流程,对贷前、贷中、贷后实行流程化操作,对小额信贷实行包放、包收、包管、包赔的“四包”责任制,最大限度地防范小额信贷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大专以上毕业生,专职专责从事小额信贷工作,建立一支素质高、作风硬、服务好的小额信贷专业团队。加强党团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小额信贷人员为农民服务的理念;加强思想作风教育,做到“不喝农民一口水、不抽农民一支烟、不拿农民一分钱”;加强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改变信贷员只管放贷收贷的传统做法,做到“给农民放款、教农民技术、帮农民经营、促农民增收、保农民还款”。

  创新支农服务机制。为方便农民贷款和归还贷款本息,以网络系统为平台,在广大农村安装支付自助终端,把现代金融支付手段延伸到偏远乡村,让农民“贷款不出镇,还款不出村”。

  处理好几个关系

  小额信贷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使小额信贷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农户和农村经济发展,就必须深入农村、熟悉农业、了解农民,坚持“三跟原则”,即跟着国家产业政策走、跟着市场规律走、跟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特别是当某种农产品价格高企、大家蜂拥而上发展某一产业时,金融机构不宜盲目发放小额信贷;而当农产品价格走低或者遭受自然灾害时,金融机构应主动发放小额信贷,支持农民发展生产,因为等产品上市之时往往是价格较好的时候。

  小额信贷与农业保险体系建设。农业是高风险行业,既有自然灾害风险,也有市场风险。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可以帮助农民迅速恢复生产、走出困境,也有助于金融机构避免信贷资金损失。应将小额信贷与涉农保险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开办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商业性农业保险,运用政府补贴、市场化运作等方式引导和鼓励保险机构开展农业保险业务。通过农业保险的介入,为小额信贷发展提供保障。

  小额信贷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小额信贷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的优点十分明显:一是同社社员大多是乡里乡亲,对彼此的上一页下一页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