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农民合作社、养牛农民合作社、芒果农民合作社、养鱼农民合作社……近年来,右江区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纷纷拔土而出,广大农民群众变“一人一条心”为“百人一条心”,实现了共同发展,“抱团致富”。
泮水乡是距离该区最偏远的一个乡镇,行程两个多小时,与云南省接壤,植被丰富、草木常清,适宜发展草食动物养殖。
该乡驮安村那乃屯18户群众在党员廖文快的带领下,于2014年成立了美必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种植牧草,广泛养殖肉牛、山羊等,目前存栏肉牛50头,山羊500只。同时,还通过发动群众养母牛,合作社收购牛仔的方式,带动了一大批群众共同增收。
“我们村到处是山,种植粮食收入低,群众大部分外出打工,有了合作社之后,不出门也有发展。”廖文快说。
该区阳圩镇距百色水利枢纽大坝仅0.7公里,水资源丰富,非常利于发展大水面养殖。自水库移民搬迁以来,失地农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把目光从地面移到水面,抱团发展抱团致富。
农民通过成立阳圩镇敖祥渔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腾胜渔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地吸引养殖户入社,采取统一种苗、统一饲料、统一销售方式,达到降低成本,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目的。
同时,阳圩镇还引进广西南宁百洋集团进驻百色水库发展网箱养殖1300多箱,用于罗非鱼、草鱼、黄颡鱼等水产品种的养殖示范,逐渐引导群众转变养殖方法和优化养殖品种结构,不断增加养殖的科技含量。
土地流转实现了土地“小块并大块”,再加上调整种植结构,依托农业科技,实行规模化经营等,该区流转的土地一亩增收近2万元。
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群众分到的土地往往实行贫瘠肥沃搭配、离家远近搭配等,造成“你家田在我家后阳沟,我家地在你家阶阳坝”等土地交错经营情况,农民种地来回奔走,费时费力,再加上种植结构单一,缺乏农业科技种植水平,造成土地收益极低。
农民通过实施土地流转,以土地入股形式,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适度规模化经营,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土地的收益明显增加。
该区永乐镇、龙川镇、汪甸瑶族乡等乡镇农民纷纷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改过去“单打独斗”局面,农民抱团种植小番茄、西葫芦、美国豌豆等果蔬产品,并通过农为龙头企业实行统一收购、农超对接等,农民收入倍增。
随着各种农民合作社的不断出现和发展,该区一些早年成立的合作社还发生了转型变化。
汪甸瑶族乡塘兴村返乡农民工黄志锋于2009年成立的宏丰芒果板栗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成为集芒果、板栗、林下养鸡和农产品深加工及农资供应为一体大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芒果合作范围辐射全乡六朴、喜乡、飘零等村芒果主产区,总面积近万亩,产值逾千万元。
美丽的澄碧湖水库被誉为桂西大地的一颗璀璨名珠、“海的女儿”等,不仅水质级别高,而且水面开阔。
位于澄碧湖畔的该区永乐镇农民通过“一纸合约”,严禁私自捞鱼,吸引了周边400多户群众合作经营、合作管理,实现同致富、共同守护一湖碧水目的。
目前,该区各种农民合作社已近200家,经营范围涉及农业种植、水产养殖、农牧发展等,一些大型农业专业合作社初具规模,成为该区农业增收、农民致富的主力军。
据该区2015年政府工作计划提出,力争年内新培育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9个。
该区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方兴未艾。(右江区新闻中心 杨通永)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