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布仁克西克
昌吉市阿什里乡努尔加村农民赛依提·赛尔克拜是位拥有国家专利的“发明家”,他发明的制作毛毡的机器销往伊犁、塔城、阿勒泰等地,好多哈萨克族农牧民依靠这机器开起小作坊,制作毛毡产品。
赛依提·赛尔克拜的妻子加克拉·火加合买提是位勤劳、善良、能干的女人,她用丈夫发明的机器在家门口创办了昌吉市阿什里乡霍依达拉羊毛毡加工专业合作社,从一位家庭妇女变身为合作社董事长,她负责羊毛毡的生产、销售和经营。
夫妻俩虽然都是初中文化水平,但都善于琢磨自己喜欢的东西。赛依提·赛尔克拜从小喜欢收音机、自行车、拖拉机等,对机械、电路很有研究。而加克拉·火加合买提心灵手巧,喜欢刺绣。刚开始,她在家做毛毡,然后又在毛毡上面绣花,有喜欢花毡的人她就卖给他们。后来,她发现好多人都喜欢花毡,她就有了从事做花毡这个行业的想法。看到妻子一个人每天在家做毡子、刺绣,丈夫突发奇想:要不我发明一台制作毛毡的机器,让妻子绣出更多漂亮的花毡。
赛依提·赛尔克拜,根据多年的经验,慢慢摸索,终于发明了制作毛毡的机器。这下妻子不用发愁做毛毡了,把羊毛放在机子里就能做出毛毡,再在上面手工绣花,一块块漂亮的花毡就诞生了。而机器的运用,提高了做毛毡的效率,也使夫妻俩有了自己的羊毛毡厂。
2013年8月,在乡妇联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赛依提·赛尔克拜组织努尔加村5户农民把羊毛毡厂建成昌吉市阿什里乡霍依达拉羊毛毡加工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组织成员进行地毯、挂毯、毛毡的制作,并进行销售,还提供动物剪毛等服务。
随着合作社的壮大,毛毡的销量不断增长,制作毛毡的机器也出名了,南北疆订购机器的人越来越多,一个个用这机器制作毛毡的小工坊在天山南北成立了。
近两年来,昌吉市阿什里乡霍依达拉羊毛毡加工专业合作社确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毛毡为依托,传承民族特色,创新工艺精品,实施名牌战略,推进产业发展,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发展思路,在全疆11个地方成立销售分店,实行订单合同销售模式,年生产销售产品25000余件,年收入达百万元以上。
加克拉·火加合买提积极争取援助和引进项目资金为广大社员谋利益,主动帮助社员解决羊毛毡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管理、资金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她特别注重科技培训,经常组织社员参加各种培训。在节日期间,她还邀请专家为广大社员举办座谈会,每当过节时,她总不忘慰问村里的困难户、低保户,为他们送去自己的爱心关怀,为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该合作社的女社员迪力达尔·赛刊说:“每天早上,我在家挤完牛奶,在11点左右赶到合作社上班,既能照顾家里,每月还能拿到两千多元的工资。合作社犹如我们的"家",我们很喜欢这个"家"。”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