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供销合作社明确五项重点推进供销合作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时间:2009-10-29 16:12:21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刘玛奇
黑龙江省供销合作社2009年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稳健经营为策略,以构建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为统领,深入推进服务立社、产业兴社、经营强社的发展战略,全面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为农服务水平,努力实现供销合作经济全面、协调、稳定发展。主要做好五项重点工作。
一、强化商品经营和产业开发,增强供销合作社的经济实力和为农服务能力
一要把商品经营作为供销合作社的优先发展战略。要树立商品经营的意识,把商品经营确立为发展战略的重点,摆在首发阵势,提早启动,循序渐进,由小到大,滚动发展。二要把农资和农副产品经营作为商品经营的重点。各级供销合作社要树立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牢牢把农资经营抓在手上,已经放弃经营的,要千方百计恢复起来。既要注重农资市场建设,也要下力量搞好农资商品经营。各地要筛选好特色产业和项目,组建好经营企业,积极与省社寒地黑土农业物产集团进行对接。要积极推进“农超”对接,对本地生产的优质特色农产品,供销合作社组织加工和包装,通过网络进入当地和外埠超市,待条件成熟时,组建寒地黑土农业物产超市,以此扩大和增强供销合作社的经营能力。三要坚持安全经营策略。在当前复杂的市场形势下,要坚持审慎经营、安全经营的策略,注意防范风险,确保不出大的经营闪失。
二、深入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现代流通
要以增强供销合作社对网络的控制力为重点,继续完善农资、日用工业品的连锁网络,积极推进农副产品、再生资源网络体系建设。一要着力打造龙头企业。按照整合资源、联合发展的原则,集中、整合全系统的资金、资产、人才,建设省级及区域性连锁龙头。要继续巩固和壮大农资经营龙头。二要加快配送中心建设。要以推进日用工业品配送中心建设为重点,因地制宜,采取自办或联办的方式,推进有经济条件、经营规模较大的市、县社创造条件建设自己的配送中心,并逐步建立快捷、稳定、规范化的物流配送体系。要优化配送中心的布局,力争上下协作,重点在中心城市或区域经济中心建设标准的配送中心,辐射周边县区。要针对农村市场的特点,坚持大众化的经营方向和市场定位,紧紧围绕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组织质优价廉、适销对路的商品,采取多种灵活方式进行配送,不断提高商品配送率。三要强化网络终端管理。要加强乡镇超市和村级农家店的规范化管理,统一硬件标准、统一外观形象,统一管理服务。要积极引入信息技术等现代管理手段,引进连锁网络管理人才,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施专业化管理,提升网络的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四要做好“新网工程”扶持资金的使用和监管。各市县社要抓住机遇,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新建和改造项目上,以获得资金支持。已取得扶持资金的市县社,要把资金真正用在项目建设上,绝不能挪作它用。省社将加强对“新网工程”专项扶持资金的跟踪问效,确保资金使用效率和运转安全。
三、加强县级社建设,健全供销合作社经营和服务体系
今年重点要解决县级社恢复业务经营,启动发展项目,构建经营体系问题。一要做大做强社有企业。根据供销合作社发展战略要求,每个县社至少要有2户以上的社有企业。没有社有企业的县社,要通过盘活资产、招商引资、入股嫁接等方式,抓紧新建企业;有社有企业的县社,要积极进行资源整合、战略重组,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向战略重点和骨干业务、骨干企业倾斜。要着力打造一批具有龙头带动力、市场影响力的社有企业群,带动当地供销经济的发展。二要加强基层社建设。没有基层社的地方要尽快恢复起来,鼓励用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经济成份改造或再造基层社。要大力发展乡镇中心超市和村屯农家店,并以乡镇超市和农家店为依托,大力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社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县份较小、资产较少、历史遗留问题已基本解决的县级社,可探索实行“一县一社”,对基层社实行资产统一管理,统一经营。三要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各级供销合作社要利用自身的组织网络优势,大力领办和联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与专业合作社之间产权、业务等连接,与农民形成紧密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充分利用国家对专业合作社的扶持政策,发展供销合作事业。要围绕特色产业开发,结合建立种养殖基地,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社,形成“龙头企业 专业合作社 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为企业提供稳定的产品货源。大力培育专业合作社产业发展,可以由“农合会”牵头,以寒地黑土农业物产集团为龙头,广泛吸纳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打造寒地黑土农业“千社千品”工程,构建寒地黑土农业优质产品群。要利用供销合作社发展的“农合会”和“农经会”以及各种专业协会的组织服务平台,为专业合作社提供各种有效服务,为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要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协会和行业协会,积极为农民和会员服务,并搞好行业自律,优化发展环境。
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增强供销合作社创新和发展的动力
一要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要注意保持供销合作社组织的完整性,该舍弃的可以舍弃,但是该保留的必须留下。要注意管好社有资产,不能以改制为名,变卖资产、假公济私、化公为私,削弱供销合作社发展根基。要注意解决现实问题与长远发展相结合,不能为一时之需、眼前利益,而放弃供销合作社根本利益、长远发展。要注意坚持以人为本,注意依靠职工、尊重职工,改革成果惠及职工,不能为少数人利益,损害大多数职工利益。二要大力推进产权多元化改革。在产权改革中,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照顾弱者、不承虚责”的原则。按照打造完全的市场主体的要求,无论是社有企业还是基层社,均可以打破原有供销合作社单一产权结构,建立以资本为纽带,吸收职工、包括农民、经营者和社会上战略投资人入股的利益共同体,推动企业步入规范化的运转轨道。要增强联社对社有企业和基层社的控制力,对农资等重要社有企业和资产、经营状况比较好的企业和基层社,在改革中联社必须保持控制地位。三要探索建立供销合作社发展利益联动机制。要结合产权多元化改革,在企业和基层社探索建立多种有效的分配办法,推行工资、奖金与股权、期权收入并行的多元分配方式,把经济效益与经营者、职工收入挂钩,与当前现实收入及长远资产性收入挂钩。要探索社有资产所有者、管理者与企业发展的利益联动机制,形成一个全方位关注并支持企业发展,维护供销合作社整体利益的工作格局。四要创新选人用人机制。一方面,要善于发现并不断启用供销合作社自己的人才,创造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体制、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要扩大选人用人的视野,开拓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新渠道。要抓住当前特定时期人才资源充裕的良好机遇,积极到社会上选拔人才,特别是要注意引进一些当前企业发展急需的人才。
五、加强社有资产运营和监管,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一要强化联社对社有资产监管的职责。有条件的市县社,可以建立专门的资产监管部门,代表联社负责社有资产监管,暂时没有条件设立专门机构的市县社,也要明确相关领导和内部具体部门资产监管工作职责。二要加强社有资产的保护和开发。目前各地所剩社有资产原则上不准再出售。对拖欠职工养老保险及相关债务,尽量争取政府的财政资金来解决。对拖欠银行等金融部门的债务,要积极与银行等部门协商,争取利用国家或银行内部处理不良贷款的优惠政策来解决。对必须通过处置资产来解决突出矛盾的,首先要把职工安置好,认真履行资产出售审批、评估、竞拍等程序。要实施开发性保护,对现有的闲置或低效运营资产,要通过自筹资金或者招商引资等方式有计划进行开发,促进低效或无效资产尽快变成高效资产,实现社有资产快速增值。三要建立社有资产市场化运作机制。要建立社有资产管理档案,建立社有资产进出制度。社有资产进出和运营,必须在联社统一领导下和监督下进行,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履行必要的审批程序。要坚持社会化、市场化、规范化运作方式,特别对资产开发和出租,要实行公开竞标、竞价制度,防止社有资产流失。四要建立健全社有资产管理办法。必须把社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作为上级社对下级社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对社属企业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要建立社有资产投资管理办法,规范投资行为,确保规避风险,实现预期目标。要加强对社有及社有控股企业的绩效目标管理,严格考核,兑现奖惩。要加强核算管理,体现阳光利润,维护股东利益。要加强社有资本的收益管理,确保社有资产投资收益及时足额到帐。要强化内审工作,加强对企业重点项目、社有资产、经济效益、经济责任的审计,促进科学决策,防范经营风险,规范企业管理,维护供销合作社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