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集镇是桐柏县有名的花生之乡,全镇花生种植面积超过12万亩,其中有一部分村的花生种植面积已占到本村总耕地面积的85%以上。丰果花生专业合作社就位于该镇的花生主产区———毛寨村,作为我县新农村建设的首批试点村,毛寨村花生种植面积更是达到了95%以上。近年来,我社充分利用本地花生资源优势,加强内部管理,强化社会服务,合作社从小到大,蓬勃发展,不仅带动周边形成了“一村一品、一品一社”的新景象,使当地户均收入,仅花生一项就净增3000元,而且还内引外联,推动毛集镇成为远近闻名的花生购销集散地,全镇实现花生年交易量达10万吨,真正起到了“建一个合作社、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群众”的重要作用。我社的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我社采取的是一种由村“两委”搭台、村骨干力量参与的专业合作社工作模式。村支书为我社理事长,社员骨干大部分是村组干部和党员。合作社成立之初,我社在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就着眼于“规范办社、长远发展”的目标,积极办社、兴社。一是健全规章制度。制定了《合作社章程》、《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合作社收益分配制度》,以及花生生产、销售等各方面的规程,用制度来确保“民办、民管、民受益”的方向,规范成员行为和合作社运作。二是推行股份制合作。合作社与社员之间光靠买卖关系是达不到紧密型合作的,只有结成利益共同体,让社员得到更多的实惠,合作社才有吸引力和生命力。从成立开始,我社就决定推行股份制企业管理办法,引入利益分配机制,按照有关规定,制定了《社员入股资金管理办法》,成立了有6名成员的监事会。社员自愿入股,每股2000元,最多不超过20股,年终从经营利润中提出65%用于股金分红,35%用于合作社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每年从利润中再拿出一部分作为合作社发展基金,进一步降低种植风险,并实现“二次分红”,使社员能够享受产品增值部分的收益。推行股份制合作,不仅为合作社筹到了所需的发展资金,同时社员的收益也得到了提高,支持和关心合作社发展的凝聚力大大增强。三是落实社员代表制度。合作社重大事项由社员大会决定,理事会、监事会由社员大会民主选举产生,会计及其他工作人员实行聘任制。为了充分发挥社员的民主权利,合作社每年召开两次社员大会,同时合作社还定期不定期的召开理事会、监事会会议,对于重要工作事项进行民主讨论决策。现在,合作社与社员联系紧密,关系和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社得到了稳定发展。
二、创新土地流转方式
针对当前土地收益率偏低、青壮劳力大多外出打工、土地闲置较多的现状,我社充分利用自身种植设备齐全、购销网络健全的优势,从“统一种植、统一销售”入手,区别不同情况,在土地流转模式上进行了探索。一是租赁式流转。对长期外出的农户,以书面形式将土地经营权以一定年限流转给本社进行承包经营,合作社根据地块等级高低,按照350—500元价格支付给农户作为租金,合作社自行耕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共流转178户土地1162亩,亩均收益1400元以上,仅此一项,合作社收入超过110万元。二是菜单式托管。我社采取列菜单的形式列出供应良种、机耕(一犁一旋每亩30—40元)、机收(每亩30—40元)、农药、化肥(低于市场价10%)、机播(每亩20—30元)、技防(每亩20—30元)等项目的价格,由农户自主选择服务项目,与合作社签订作业合同。花生成熟后,农民自己销售,或交合作社统一销售,采取这种形式流转的农户达到1568户、1.26万亩。三是分成式托管。农户土地托管后,由合作社统一耕种,农户承担人为破坏、偷盗、猪羊吃青的看护责任,合作社负责耕种、种子、化肥、农药等费用的投入,花生在合作社统一收购销售后,收益由农户与合作社五五分成。162户、1367亩的土地采取这种形式管理。为增强农户流转信心,加快土地流转,合作社还先后以购进农机入股的方式新增了大型轮式拖拉机、播种覆膜机、整地旋耕机、摘果机等农机具22台(套)。合作社采取大型机械进行集中连片耕种,降低了耕作成本,有利于深耕细作,培肥地力。2012年,种植的花生喜获丰收,亩均产量超过680斤。合作社仅通过土地流转一项,年纯收入就增加267万元。
三、拓展社会服务领域
我社在成立之初,就明确把优质服务作为兴社、富社的根本,提出了农机服务、农资服务、土地流转服务等多个服务项目。一是为社员提供信息服务。每月向社员发布一次花生行业信息,通报国际国内及周边地区花生市场供求行情,让社员及时了解市场供求新动态。二是为社员提供技术服务。今年以来,合作社与县农业局的专业技术人员密切合作,根据农时季节,深入基地、田间地头,现场办班培训9次,培训社员1650人次,提高了社员种植与管理水平。三是积极推广新品种。对原种植的鲁花3号、豫花7号等老品种进行更新换代,现基地内近80%的花生地都种上了豫花14、远杂9102等抗旱、抗病虫新品种,仅此一项,亩均增产100斤左右。四是提供农资服务。合作社以资金做后盾,在农资销售淡季,提前以合同的形式,为社员储备各种质优价廉的化肥、地膜、种子等,并直接进货,减少了中间环节。仅此一项,合作社就为社员降低生产成本30%左右。合作社又顺势成立了农资服务部,在保证社员生产需求的同时,积极开展其他业务,拓宽了经营渠道,2011年合作社在农资购销上收益就达到了12.6万元。
四、搞好产品市场开拓
如何带领社员进市场、闯市场,是合作社面临的又一个重要任务。我社探索了一种双方互相提供信用保证的双订单经营模式,即合作社与大型花生加工生产厂家签订长期供货合同,由花生加工生产厂家先把每年的收购保证金打到合作社账户,同时合作社与社员签订产品最低价收购合同订单。双方约定,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合作社以市场最高价收购本社社员产品在市场行情不好时,合作社保证优先以高于市场价2-3%的价格收购本社社员产品。这种订单式经营,从根本上解决了种植户的花生销售问题,消除了社员的顾虑,同时由合作社统一购销,减少了中间环节,既保证了合作社与大型花生加工厂家的合同能够得到及时履行,同时又实现了社员、合作社、加工生产厂家的三方共赢。为打响花生销售品牌,去年本社又注册了“毛集牌”花生商标,现在合作社已与湖北丰茂粮油加工公司、山东家良食用油公司等三家大型加工公司签订了每年160万斤的长期供货合同,这对于合作社的发展壮大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我社经过三年来的探索与发展,规模不断壮大,花生产业化雏形初显。在种植上本社辐射带动了周边的李庄、石河、光武三个花生种植专业村,并在这三个村设立了分社入社社员已由刚成立时的96户迅速壮大到目前的376户种植基地不断扩大,2011年,建成了毛集镇万亩花生示范园,辐射全镇农户6480户,种植面积7.7万亩,基本覆盖毛寨、石河、光武、李庄4个村,创建了省级花生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合作社现除拥有各类种植机械39台(套)外,又购进了花生去石剥壳机、花生米分选机、花生榨油机和滤油机等设备17台,建成农资配送站1个深加工链条已经形成,现建成1个日产3000公斤花生米的花生精选加工点,1个油坊,并将花生加工成咸干花生、五香花生、花生油、花生乳、花生酱等产品。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围绕农民需求开展服务经营,才能对社员有吸引力只有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稳定的产品流通渠道,合作社才有生命力只有依靠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才能办出符合农民特色的专业合作社。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坚持科技兴社、科技兴农,生产产品与外地客商相结合、种植业与科研机构相结合、科技能手与农户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提高合作社规模化、规范化水平,加快推进由零散经营土地向规模经营土地转变,由单一生产经营向多层次、多元化方向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