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三省七县交汇之地的梁山县,曾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地方,当年的108个豪杰就汇集于此,书写了一段惊天动地的历史。如今,扎根在这块热土上的山东省梁山县供销社,也在谱写着供销社加快网点改造、加强基层社建设的新篇。
“逼上梁山”的选择
梁山县供销社共有21个企业,其中基层社12个,县直公司9个,职工3579人。这个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供销社,与全国供销社系统的情况一样,也曾面临着商品经营受到冲击、经营设施陈旧和人员负担沉重的困难。然而,梁山县供销社并没有因为重重困难而放弃对基层社的网点改造和经营设施的建设。经过多方调查、分析、研究后他们发现,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如今流通体制、经济结构、农民的消费习惯、消费心理等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供销社的经营网点和设施与周边的经济环境既不协调也不适应。当地农民形象地说:哪里房子破,哪里就是供销社。供销社的社会地位和形象一度处在最低谷。为更好地服务“三农”和造就一个“农兴社荣”的局面,梁山县供销社痛下决心,在所属的12个基层社,对所有的经营网点进行彻底的改造。
2002年,梁山县供销社首先选择在破产重组后的信楼供销社搞网点门店建设试点。当时的信楼供销社没有一分钱的流动资金,固定资产仅17.8万元,供销社驻地及综合门市部破烂不堪,职工工资长期不能发放,供销社仅有的一点资源就是所处的地理位置较好,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针对这种情况,大家集思广益,根据不同的情况和条件,采取了单位和职工共同出资、预收租金和职工出资等多种形式,对供销社的经营设施进行彻底改造。信楼供销社先后投入资金140万元,改造了重点部位的120间房屋,总建筑面积达到4800平方米。经过改造后的信楼供销社物质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企业的效益和职工的收入也随着网点的改造和建设不断地增长,从而使供销社在当地重新树立起农村商品流通主渠道的形象。
城乡互动的全面开花
在梁山县城,梁山县供销社拥有在全国供销社系统闻名的商业龙头企业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