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安徽阜阳市供销社自2006年制定出台《关于全市供销社系统参与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以来,把握大局,突出重点,建设城乡双向流通网络,取得了显著成效。
强力推进农村日用品和农资连锁网络建设。阜阳供销社抓住“万村千乡”工程这一有利时机,大力整合传统经营网络。截至目前,全市系统以阜阳商厦为龙头,已在阜阳市及各县区建成中小型日用工业品连锁超市100余家。同时在全市农村乡镇建农资“农家店”300家、农资配送中心5家,改造新建种子、烟花爆竹等其他连锁经营网点104家。目前,一个纵横交错、上下贯通、覆盖全市、畅通高效的新型流通网络已经初步形成。
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步伐。供销社大力发展与农民的联合与合作,积极创办各类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协会和农民经济人协会以及再生资源、烟花爆竹等行业协会。目前,全市系统按照总社提出的“千社千品”的规划要求,已建农资、棉花、蔬菜、马铃薯等各类专业合作社122个,专业协会15个。
大力兴建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全系统按照“开发一处市场、带活一片经济、富裕一方”农民的方针,先后开发建设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农村专业市场。颍州区程集供销社利用闲置场地,投资100多万元新建惠盈大市场和三十里铺岔路口大市场,年交易额达800多万元。颍东农资公司从合肥招商引资150万元建起日用品批发市场。颍上六十里铺供销社开发商业一条街,铺面兴旺,市场繁荣。太和蔡庙、桑郢农资超市商品种类齐全,物美价廉,已成为当地农民旺季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首选地。
着力办好村级服务站和庄稼医院。供销社大力实施“一社两店入村服务工程”,一方面向下延伸服务网点,建立村级综合服务站,方便农民购物,另一方面积极办好庄稼医院,开展义务为农民测土配方施肥施药,强化为农服务功能。目前,全市系统已创办村级综合服务站935个,庄稼医院176所,义务为农民测土配方280万亩,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
阜阳市供销社通过建设以上绿色通道,实现了日用工业品、农资供应和农产品收购双向流通。2006年1-11月全市系统通过农资连锁配送经营网络和村级综合服务站向农民供应农业生产资料61107万元,同比增长89.2%;销售各种化肥451438吨,同比增长62.45%,市场份额占60%以上,继续发挥着市场主导作用。
供销社在新一轮农村流通体制改革中,正发挥着城乡双向流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阜文)
评论 |
|